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北环西路51号,是一座全面反映闽西革命史、重点凸显中央苏区(闽西)历史的综合性革命博物馆。1986年建成,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2017年1月获评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01
场馆概况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9000多平米、展厅面积5000多平米,馆藏文物2万多件/套,红色图书资料2万多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2368件/套,史料15000多份,资料300多万字。
博物馆的主楼是具有民族风格的楼厅式建筑,馆内拥有十二个陈列展厅,主要有《红色闽西》基本陈列和《闽西英烈》《闽西红土名人》《中央苏区·福建》等专题陈列。
02
基本陈列
— 红色闽西 —
闽西,是一块叱咤风云、成就英雄的红色土地;闽西,是一块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革命圣地!翻开中国革命史,闽西留下了厚重而壮丽的篇章。早在五四运动前后,闽西就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寻求革命真理,将革命火种传送到闽西的崇山峻岭。
1926年,建立了福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1928年,龙岩后田暴动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此后,平和、上杭蛟洋、永定暴动相继爆发,在八闽大地上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创建了第一块红色区域,建立了第一支红军部队,是全国最早进行土改分田的地区之一,为中国土地路线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样榜,是中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 闽西革命烈士事迹 —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有数万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目前在册烈士就有2.4万人(其中:县团级领导313人、地师级领导53人、省军级以上领导24人)。
革命烈士的鲜血不仅渗透了闽西大地,还洒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雪山草原、北国南疆。闽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共分为9个部分,在全面介绍闽西烈士概况的同时,重点展示了121位著名烈士的英勇事迹。展出烈士遗物100多件,照片400余幅。
— 闽西红土名人 —
该陈列展示的是闽西地区革命斗争涌现出的譬如邓子恢、张鼎丞、陈丕显、杨成武等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71位开国将军和90多位省(部、军)级领导干部。
闽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众多的闽西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征北战,英勇杀敌,在血与火斗争中锻炼成长,涌现出了邓子恢、张鼎丞、陈丕显、杨成武等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71位开国将军和90多位省(部、军)级领导干部。
— 中央苏区·福建 —
福建苏区占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是红军的故乡和将帅的摇篮,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地。在这片红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革命领袖和红军将帅的光辉足迹。福建苏区军民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创造出一片光明、幸福的新天地。
为巩固和发展红色区域,广大苏区军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血与火的洗礼,铸就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艰苦奋斗、争创第一、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福建人民在创建中央苏区斗争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中国革命史册。
— 邓子恢纪念馆 —
邓子恢(1896—1972),福建龙岩人,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卓越的农民运动和农村工作专家。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邓子恢始终心系农村和亿万中国农民的根本利益,具有远见卓识和杰出才能。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提出过许多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在建党,建军,财经工作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上,为党为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张鼎丞纪念馆 —
张鼎丞(1898—1981),福建永定人,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之一和卓越领导者。
他的一生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一贯实事求是,关心群众,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本色。
— 陈丕显纪念馆 —
陈丕显(1916—1995),福建上杭人,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
陈丕显同志的一生,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对革命和建设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 杨成武纪念馆 —
杨成武(1914—2004),又名杨能俊,福建长汀人。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界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杨成武将军军政兼备,举手投足,武有松柏之姿,文有兰竹之韵,在红军初期就以忠勇闻名,是我军杰出的高级指挥员。在革命战争年代,杨成武将军指挥或参与指挥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多次创造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部队指战员所热爱和崇敬的开国将领;在和平建设时期,杨成武将军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和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之中,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刘亚楼纪念馆 —
刘亚楼(1910—1965),福建武平人,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军事战略家。
革命战争时期,刘亚楼大智大勇,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出生入死,驰骋沙场,英勇善战,屡建奇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刘亚楼为新中国空军的建设作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被称为新中国“空军之父”。
03
馆藏珍品
— 大校礼服 —
55式大校礼服,棉麻纤维质地,上衣为大脖头、翻领,双排六粒金黄色钮扣,左、右平口暗袋有袋盖;下衣为散腿裤。领边、袖头绣金线一道,领头两端绣金色松枝叶,领边、袖头、裤中缝有正红色牙线,上下服均为海蓝色,上衣长71厘米,肩宽41.5厘米,袖长58厘米,领围45厘米,裤长98.3厘米,腰围70厘米,重1.85千克。这套礼服是赖富同志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时所穿的礼服,属国家三级文物。
— 刘彬的三大勋章 —
八一勋章分为3个等级,刘彬荣获的是二级八一勋章。此枚勋章为金银色相间的金属制品,中间圆及五星饰纹为金色,外五角为银色,中心图案是红星和八一,突出反映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独立领导革命武装的光辉史实,呈五角形,夹角处有饰纹。长5.3厘米,宽5.3厘米,重48克。勋章略表长为2.5厘米,宽1厘米,为红底黄杠,用杠二杠。勋章背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一九五五年”、“北京”的字样,勋章编号:03706,并由钢质别针佩戴,属国家二级文物。
独立自由勋章分为3个等级,刘彬荣获的是二级独立自由勋章。此枚勋章为金银色相间的金属制品,中间圆及中心饰纹为金色,八角为银色。外形为八角星,中间为红星照耀下的延安宝塔山,圆外有饰纹。象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战争的革命大本营。勋章长5.3厘米,宽5.3厘米,重46克,略表为长2.5厘米,宽1厘米,为绿底黄杠,用杠的数量二杠。勋章背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勋章”、“一九五五年”、“北京”的字样,勋章编号:05207,由钢质别针佩,属国家二级文物。
解放勋章分一、二、三级,勋章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刘彬荣获的是一级勋章。此枚勋章为金色的金属制品,中心图案是红星和天安门,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夺取全国胜利。长5.2厘米,宽5厘米,重51.3克,略表长为2.5厘米,宽1厘米,为黄底一红杠,用杠的数量代表各级,一级一杠。勋章背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一九五五年”、“北京”的字样,勋章编号:03047,由钢质别针佩戴,属国家二级文物。
— 勃朗宁手枪 —
王直(1916-2014),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4年,王直随身携带着这把勃朗宁手枪还跟随着队伍在永安城外将守敌全部肃清。歼灭国民党卢兴邦部2个团,缴获了轻重武器2000多件和大量的弹药、食盐、布匹、药品和钢铁等。还在连城姑田制服了姑田一带的恶霸地主华仰桥手下400多名武装团丁和1000多个大刀会门徒。歼敌300余人,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打开了到苏区的通路。
— 刘亚楼的上将军衔任命书 —
任命书长40厘米,宽28厘米,纸质,长方形,上书“授予军衔命令”“第一三六号”“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刘亚楼以空军上将军衔”此令“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一九五五年九月二十七日”。
刘亚楼,1910年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大洋泉村,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三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历任红四军第三纵队第八支队政委,红一军团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政委,红十一师三十二团政委、红十一师政委,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政委、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第二师政委、红一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并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1950年带领并指挥年轻的人民空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刘亚楼尽心致力于人民空军建设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得到党和人民的赞赏,被誉为“中国空军之父”。1955年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病逝于上海。
— 望远镜 —
杨成武指挥黄土岭战斗的望远镜为马蹄形双筒,通长14.3厘米,通宽11.6厘米,通高6.7厘米,重392.9克,属国家二级文物,黑色,由钢铁、塑料、玻璃组合而成,镜背铭名“德国制 CARL ZEISS JENA”“SILVAMAR 6*30”。
杨成武在抗日战争期间,指挥黄土岭战役时使用的望远镜。此役,击毙日军1500人,其中有被称为“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 临时借谷证 —
此借谷证长10.3厘米,宽17.9厘米,毛边纸,铅印。四周边缘稍损,下半部有墨迹。内容为借干谷一百斤。钤盖一枚圆章,一枚方章及两枚私章。方章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师第六十四团司令部印”,圆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 1933年9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部为解决红军在运动中作战部队的粮食供应问题,发出了第13号通令。其中第五条规定:红军流动部队,因时间关系,所过地方,仓库存谷不够供给,因临时不及向支库领取发谷凭单时,得用临时借谷票方法,只有在1933年底二苏大召开前,才称临时中央政府,二苏大以后,“临时”两个字就去掉了,直接称呼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所以此借谷证时间应当是1933年之前。
— 行军床 —
这张行军床由木、铁、棉毛纤维质组成,土黄色帆布作床面,床面有五个补丁,木、铁床架,床脚由6根木棒支撑,平时可以折叠起来打成捆,使用时拆开,可以在上面睡觉、办公。行军床通长193厘米,通宽78.5厘米,通高46.5厘米,重10.7公斤,属国家三级文物。这张承载着厚重的战争印迹和历史记忆的行军床,陪伴了它的主人黄鹄显将军40多个春秋,至今已有70余年。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福建省文物局、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