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全称“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是中国首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航海博物馆,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市共建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浦东新区南汇新城,占地面积2483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6434平方米。2006年1月20日开工奠基,2010年7月5日全面建成开放。
中国航海博物馆室内展览面积21000平方米,馆内展览以“航海”为主题,“博物”为基础,分设航海历史、船舶、航海与港口、海事与海上安全、海员、军事航海六大展馆,渔船与捕鱼、航海体育与休闲两个专题展区,并建有天象馆、4D影院、儿童活动中心,涵盖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陈列展示等功能。
01
场馆概况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综合性航海博物馆,展馆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实物展品约260件、各类照片和影像资料约130件、各类文献资料约70件、各类模型约30个、各类场景和沙盘约10个。
众多展品中,不乏珍品,如民国时期的船员证件、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所有权证书及1875年东海岸海图等重要珍贵资料。
馆内展区分为三层,第一层设置了航海历史馆、船舶馆、海员馆,以及渔船与捕鱼专题展区;第二层设置了航海与港口馆、海事与海上安全馆、军事航海馆,以及航海体育与休闲专题展区。博物馆还建有天象馆、4D影院和儿童活动中心。
博物馆大厅的镇馆之宝是按照原来船只大小1∶1的实船比例制造的巨型”明代福船”。该船船首尖,船尾宽,两头上翘,总长30.6米,宽8.2米,型深3.5米,主桅杆高26.6米,船体总重约为280吨,设计排水量253.6吨,船式巨大。
福船是中国古代海船中的一个船型,也是“四大古船”之一,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尖底海船的统称。这艘船模以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的海船为原型,依据历史文献记载,仿照明代福船的样式建造,遵循了榫卯连接和水密隔舱等传统造船工艺技术。
在船首和船尾处,分别绘有狮子头和鷁鸟,并缚以鲜红绸带。除此之外,按照航海文化传统,船尾二楼舱室内供奉了一尊由福建莆田雕塑的妈祖坐像,不仅生动还原了昔日福船航海情形,也体现出较好的展示和观赏效果。
02
基本陈列
— 航海历史馆 —
航海历史馆是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重点展馆。该馆以时间为主线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展区。将浮力渡水、独木舟、木船、帆、桨、橹、舵、指南针等造船和航海技术随时间主线并行展开,让观众更深入了解中国航海技术的发明与演变过程。
— 船舶馆 —
船舶馆分为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制造两个部分,通过对船舶结构、设备及建造的分解、介绍与展示,呈现给观众一幅清晰、透明的船舶图纸。同时,将互动、环境模拟、观众参与和文物、实物相结合。展示船舶结构时,制作了1:6大型万吨级货轮高仿真剖面模型,船长约25米,高度贯穿两层展示空间。
— 航海与港口馆 —
航海与港口馆主要展示了海洋环境、从古至今各类保障船舶航行的仪器、仪表等技术资料,包括地文航海、天文航海、无线电航海等。同时,展示了大量反映港口与航道的文物和实物。
— 海事与海上安全馆 —
海事与海上安全馆由海事和海上安全两大独立展区组成。海事馆通过实物及辅助图文展示海事沿革与海事监管执法。海上安全馆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电子地图等展示海上救助、海上打捞以及预防海盗专题内容。
— 海员馆 —
海员馆主要展示与海员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物、文献。位于展馆中心的航海模拟器以大型集装箱船驾驶室为模拟器原型,生动展示现代化船舶驾驶工作的特点,使观众通过主动操纵船舶,体验一回当船长的感觉。
— 军事航海馆 —
军事航海馆分为中国人民海军建设和军舰知识两大展示内容,重点展示了各类军舰模型、海军军旗及海军军装,高仿真复原了潜艇指挥舱。室外陈展了舰载火炮等实物。
— 中央船模展区 —
中央船模展区以军事航海为主线, “辽宁”号航母为核心,配备展示了中国海军目前的主要舰艇模型舰阵。
除“辽宁”号航母外,配备展示的军舰模型主要有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潜艇和补给舰等。其中的051C行导弹驱逐舰和054A型导弹护卫舰,组成了2013年11月至12月期间的“辽宁”号航母首次海上跨区出航训练时的编队;052C型导弹驱逐舰和052D型导弹驱逐舰,则参与了“辽宁”号航母其后的海试。
— 海洋展区 —
由上海市海洋局和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打造“海洋展区”,位于中国航海博物馆,分为蓝色星球、多彩生命、水中宝库、守护蔚蓝等四部分,从海洋地理、海洋生物、海洋开发、海洋保护等方面科普了海洋自然和人文知识。
展区中展示了北极狼、帝企鹅、玳瑁、砗磲、珊瑚、南极磷虾等珍贵海洋生物标本约100种,以及从世界四大洋与中国四大海域采集的海水和南极石、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旗、“雪龙2”号船模等极具故事性的展品,共计400余件。许多展品都是第一次对外展出。
04
馆藏珍品
— 八分仪 —
八分仪(英文名:Octant)为英国早期产品,其生产日期分别为1772年、1830年。1731年,英国人哈德利和美国费城人戈弗雷各自发明了一种新的航海仪器-八分仪。其中,八分指的是观测范围占圆周的八分之一,最大优点是船的运动不影响观测的结果。1757年以八分仪为模子,发明了六分仪,并逐渐被其所替代,国内现存八分仪较少。
— 船模 —
中海博全馆共有约420艘船舶,除了专设的船模专区,更分散在全馆各展馆,涵盖古今中外各类典型或著名民用船舶、军舰等。所有展示模型原形船只均在中国航海史和造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少数为世界著名船舶。
馆内船模均从国内外著名船模制作专家或工作室按照中海博要求定制,堪称件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船模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船的形态,从微型比例如1/6000到可以载人大比例都可见。中海博船模集艺术与功能为一体,是博物馆不可缺少的元素。
— 金湖木舵 —
金湖木舵,2005年发现于长江口牛皮礁水域。舵上保留有首次发现的勒肚孔;此外,舵上还带有完美的吊舵孔(通过操作穿孔而过的绳索以升降舵),这是至今考古发现的古舵中最为完整的吊舵孔。此木舵是迄今发现的完整性最好的不平衡木质海船舵,带有独特的舵结构连接形式和完整厚实的舵叶。
— 铜镜 —
古镜镜面直径约18.5厘米,重约792克,八瓣菱花形,宝珠圆钮,窄缘突起。铜镜 背部刻画了一艘行驶于波涛汹涌海面上的单桅帆船,船头3人、船尾2人,船身两侧有四道篷索,从不同方向加固桅杆,单片狭长的船帆已在风中张满,呈现出满帆远航的意境。海舶周围以流畅的细阴线表现波涛纹,海兽隐现。该海舶铜镜造型优美、构思精妙,是难得的铜镜佳品。
— 大翼战船 —
据《越绝书》记载,吴国的战船有大翼、中翼、小翼以及楼船、突冒、桥船等不同类型。大翼战船是最具代表性的船型之一,作为水战中的快速主力战船,其作用相当于陆战中的大型战车。据船史专家蔡薇等人考证,大翼战船长约27.6米,宽约3.68米,长宽比为7.5,船体修长,若顺水而下,再用50名桨手奋力操桨,则船行如飞。
这艘战船的船体部分由船壳、船底、船舱、战棚、甲板和栏楯等结构组成。船舷架桨,两舷共有24桨,船舱内藏桨手48人,两两对面交错站立,船尾装有控制方向的属具。船体甲板为战船的战斗部分,首尾分别竖有“艏望楼”和“艉望楼”两座望楼,可以登高观察敌情。甲板上还设有华盖两处,为战鼓华盖和御座华盖,乃指挥官所在之处,用以防晒避雨。船舷栏楯柱头之间架设有藤条盾牌,用以抵御箭弩或者对抗敌军强行登船攻击。战船首尾的望楼、华盖、绞车、划桨、船舵等船体部件经过严密考证雕刻而成,真实展现了春秋古船的特征。
全船配有94个1到2厘米的袖珍人物雕刻,分别为战船的指挥官、将领、武士、桨手等,身着特色服饰,手持钩、矛、斧、弓等兵器,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就连每个将士盔甲上的锁片、衣物的褶皱都清晰可见,弓箭手身背的箭筒中的每只箭都可以从中取出。船身、桨叶数处被敌箭射中,表现出激战正酣的紧张状态。整船“袖珍人物”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春秋时期的水战场景。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上海发布、中国航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