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
上海市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西路180号,与千年古刹龙华寺、龙华塔毗邻。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园内设置有广场仪式区、英烈祭奠区、展陈纪念区、碑刻文化区、遗址体验区、舞台演绎区等多种功能区,是一座集纪念瞻仰、旅游、文化、园林名胜于一体的开放式人文纪念地。
上海市龙华烈士纪念馆藏品统计共8000余件,藏品来源主要由政府调拨、历年征集、以及烈士家(亲)属和老同志捐赠。
01
场馆概况
早在1950年,龙华地区挖掘出“龙华二十四烈士遗骸”后,老一辈革命家就萌发了在此建立龙华烈士陵园以告慰先烈的心愿。1963年,中共上海市委拟建造一座规模较大的上海革命纪念公园。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龙华烈士陵园建设工程启动。
1995年4月5日,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7月1日对社会开放。1997年5月28日,烈士纪念馆建成并开馆。2017年,烈士纪念馆完成基本陈列更新,2020年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完成升级改造。
龙华烈士陵园占地约21万平方米,根据功能定位,分为广场仪式区、英烈祭奠区、遗址遗迹区和龙华烈士纪念馆四个区域。
烈士陵园主要的纪念建筑设施有“龙华烈士陵园”园名牌楼、“丹心碧血为人民”纪念碑、碑苑、无名烈士墓、大型纪念雕塑、烈士墓区、红岩石广场入口、香樟林、纪念甬道、纪念碑广场、纪念馆;南门入口处的红岩石,点出了陵园的人文主题;纪念碑广场是陵园的瞻仰中心;和园区东侧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一系列建筑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陵园的南北主轴线上。
上海市龙华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高36米,外形为四层素色花岗石阶梯式建筑与金字塔型的蓝色玻璃幕墙和谐组合,于庄严凝重中透出明朗开阔的意境。
02
基本陈列
龙华烈士纪念馆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展线长度1300米, 基本陈列为“《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展”,共分为“序厅(照亮信仰的殿堂)”、“信仰的召唤”“使命的执着”、 “信念的坚守”、“民族的脊梁”、“胜利的奋争”、“时代的先锋”和“尾厅(仰望)”8个部分。
展览使用照片1500余张、实物400余件、 油画、国画、螺钿、铜版、漆堆、玻璃刻画等各种艺术品百余件,并辅以多种先进的陈展技术, 集中展示了257位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
— 信仰的召唤 —
第一部分“信仰的召唤”分为辛亥风云、中共一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劳工组合书记部和中共二大五个单元。主要人物有:李汉俊,俞秀松、李启汉、蔡和森等。
这一部分的历史背景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内忧外患。中国的仁人志士一直在寻找救国之路,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参加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来思考国家的命运。
— 使命的执着 —
第二部分“使命的执着”陈列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上海、中共四大、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五个单元。
这一部分的历史背景为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之后国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工农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与工农联盟问题。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了五卅运动,这次运动拉开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自身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党员队伍从1925年初的900多人到年底达1万多人。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市民政府。此举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信念的坚守 —
第三部分“信念的坚守”分为前仆后继、郊县农民武装暴动、龙华二十四烈士、左翼文化四个单元的历史内容和陈延年、郭伯和、黄竞西、许白昊等英烈人物。
这一部分的历史背景为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革命形势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开始独立高举革命旗帜,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自1927年10月起,全国各地的许多文化人士汇集上海。他们继承五四运动的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各类社团,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与进步思想,挫败了一次又一次国民党发起的文化“围剿”,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开辟了左翼文化的新天地。
— 民族的脊梁 —
第四部分“民族的脊梁”展示了一 ·二八淞沪抗战、文化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抵制日伪、支援各地抗战、郊县抗日武装斗争等历史事件和茅丽瑛、童子军四烈士、姚子青、谢晋元等英烈。
这一部分的历史背景为1932年1月28日和1937年8月13日,先后爆发了中国抗战史上震惊中外的两次淞沪战役。在这两次战役中,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涌现出血战宝山、坚守四行仓库等众多英雄。特别是八一三这场持续近3个月的鏖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野心,极大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士气。
— 胜利的奋争 —
第五部分“胜利的奋争”内容主要包括反对内战争取和平,里应外合迎接解放和电台三烈士、警委四烈士、解放上海牺牲的烈士的事迹。
这一部分的历史背景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设一个统一、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无视人民的要求,不顾国家的利益,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发动内战。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遵照党中央和上海局的指示,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同国民党当局开展一系列的斗争,并逐步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从1948年8月开始,上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里应外合、迎接解放的斗争,为配合解放军解放上海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 时代的先锋 —
第六部分“时代的先锋”主要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各领域涌现出的烈士与英模,本展区的人物陈展分为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三个单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新纪元。
上海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将上海初步建成一个生产门类较多、轻重工业比重较为合适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及一个比较完整的、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基地,并形成了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服务全国的局面。
上海人民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牢牢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不断开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
03
馆外陈列
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馆外园区陈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0组大型纪念雕塑和由碑亭、碑廊、碑壁、碑石四种碑刻形式组成的烈士诗文碑苑等建筑艺术品的陈列。
第二部分是园区地面文物的原状陈列——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开放部分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遗址建筑主要有:原淞沪警备司令部门楼、警卫室、通讯电话机房、看守所、烈士就义地。结合地面文物的原状陈列,在遗址区设有《龙华1927-1937》和《他们曾在这里被关押——在龙华监狱关押过的部分幸存者陈列》2个专题展。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