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北京西郊的卢沟桥畔宛平城内,这里的文物藏品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献和相关实物为主,同时也收藏日本自1874年以来侵略和占领台湾的各类文物,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历史侧面。
01
建馆历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前身是只有70平方米的卢沟桥史料陈列馆,这是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创建人、原卢沟桥文物保管所所长郭景兴在卢沟桥的桥头盖起来的,作为文保所在卢沟桥的宣传平台。
在卢沟桥文物保管所成立之初,郭景兴带人在卢沟桥边搭起了一个临时大棚,约500平方米,办起了“日军侵华罪行图片展览”,选派讲解员培训后分派到当年“七七事变”战场地讲解。
1982年底,在卢沟桥和宛平城文物保护的会议上,确定了要将建设“七七事变纪念馆”和修复宛平城一起进行,并且把卢沟桥作为文物保护下来。
1984年,北京市召开了修复宛平城筹建抗战馆的会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筹建事宜终于尘埃落定。
最终,整个纪念馆最终呈现工字型,以纪念馆为中心,配合宛平城的重新规划,卢沟桥逐步形成北京市的文化纪念重点旅游区之一。纪念馆的基本陈列经历了三次变迁,陈列面积从1320平方米增加到6000多平方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第一座采用现代化陈列方式反映抗日战争的大型纪念馆。纪念馆正前方是面积达8600平方米的抗战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基座为汉白玉、高达14米的国旗杆竖立在广场北侧。覆以乳白色大理石的展馆外墙与镶嵌着独立自由勋章图案的锻铜大门,使纪念馆尤显肃穆、庄严。纪念馆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题名,是由邓小平在1986年7月9日亲笔手书。
步入序厅的两组台阶,第一组8级,寓意八年全国抗战;第二组14级,寓意十四年的抗战历程。两组台阶之间的平台上,安放着质地为锻铜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
1988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被评为“北京20世纪80年代十大建筑”。纪念馆自落成以来,历经30多年不懈努力和持续发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现已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纪念馆还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倡议发起成立单位及秘书处常设单位、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处所在单位、中国博物馆学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及秘书处所在单位、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主办单位、北京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办单位。
02
基本陈列
— 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 —
从2015年7月7日,纪念馆举办了《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
主题展览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之后,作为抗战馆基本陈列长期展出。这次主题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展览的总面积是6700平方米,展出照片1170幅,文物2834件。
展览全面再现了中国人民14年浴血抗战的历史画卷。其中,展览重点介绍了七七事变、白塔手书、论持久战的诞生、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日本投降等故事,参观者通过展览可以重温那些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岁月中,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保家卫国,捍卫和平事业的光辉事迹。
整个展览共分八个部分,展览的第一部分为《中国局部抗战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独占东北、进而灭亡中国的图谋,于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广大民众和部分爱国官兵冲破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积极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华民族走上团结抗战的道路。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展览的第二部分为《全民族抗战 开辟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抗日武装开赴前线,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协同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开始神圣的全民族自卫战争,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展览的第三部分为《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抗战指导及其敌后抗战》。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提出持久战的方针和一整套作战原则,对抗日战争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指导,是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开辟广阔的敌后战场,建立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渐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中坚力量,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持久战的方针丰富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军事理论,人民战争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展览的第四部分为《日军暴行 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迫害和摧残,对中国不设防城市和大量非军事目标进行狂轰滥炸,残酷虐杀战俘,强制奴役劳工,强征“慰安妇”,实施细菌战和化学战,在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推行奴化教育,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控制中国的工矿、交通、农业、金融、贸易等经济命脉,掠夺中国经济和文化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现代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
第五部分为《东方主战场 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到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中国已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八年之久;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已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十年之久。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日本绝大部分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军力量。
在中国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的夹击下,侵华日军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战争泥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其他战场融为一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展览的第六部分为《得道多助 国际社会积极支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反抗外敌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性的贡献;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大力支持。苏联积极援华,对日宣战后出兵中国东北。美国除了物资支援外,还与中国密切军事合作,共同对日作战。许多国家和国际友人也从各个方面积极支援中国抗战。
展览的第七部分为《伟大胜利 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遭到彻底失败》。经过十四年英勇斗争和浴血奋战,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中华民族一雪百年耻辱,在世界上展示了新形象。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
第八部分为《铭记历史 携手世界各国共建持久和平》。勿忘历史、面向未来,始终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维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
03
专题展览
2021年7月7日,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国内60家相关主题纪念(博物)馆,共同推出“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
展览突出庆祝建党百年主题主线,紧扣讴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精选抗战文物520件(套)、珍贵历史图片80余幅,辅以相关文字、地图、图表、景观以及多媒体展示手段,通过以物证史,把抗战文物史料背后蕴藏的动人故事、血写的抗争历史和承载的伟大精神,准确传递给人民大众,引领人们从历史中汲取信仰、智慧和前行的力量。
展览分“勇担历史重任 誓为民族先锋”、“秉持民族大义 坚持团结抗战”、“制定胜敌方略 引领抗战方向”、“开辟敌后战场 开展人民战争”、“推进伟大工程 夺取抗战胜利”五个部分。
除此之外,馆内还有“绿水青山待我还——台湾同胞抗日遗址遗迹摄影展”、“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特展、“烽火印记”抗战云课堂、 “日本侵华罪证展”、“前线军人、画家谢尔盖卡·特科夫眼中的战争展”、“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等特展,所有特展都可以在网上通过在线展厅直接参观。
04
馆藏文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文物藏品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献和相关实物为主,同时也收藏日本自1874年以来侵略和占领台湾的各类文物,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历史侧面。
截至目前,馆藏各类文物达3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达百余件(套)。文物收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七七事变文物组群、抗战烈士的相关文物、抗战将领的相关文物、台湾同胞抗日文物、港澳华侨的相关文物、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相关原始档案、文化教育相关文物、抗战时期的纸质文物以及抗战相关大型文物。
— 七七事变文物组群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地卢沟桥宛平城内,卢沟桥抗战文物成为抗战馆藏品的一大特色。1985年修复宛平城墙时出土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9军士兵在卢沟桥抗战时佩戴的钢盔、帽徽,使用过的子弹、弹壳,29军士兵使用过的大刀等,这些组成了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文物组群,是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有力见证。
孔宪全(1908—1937),1928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入第29军,1933年参加了长城抗战。1935年,任第219团3营10连连长,得此委任状。1936年10月孔宪全连接受守卫卢沟桥任务。1937年七七事变时,孔宪全面对数倍于我方的日军,带领连队与敌人顽强战斗,在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时,中弹牺牲。
在七七抗战中牺牲的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10连连长孔宪全的委任状
— 抗战烈士的相关文物 —
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壮歌,与他们有关的各类文物在展陈中则默默地诉说着这段历史,如左权的望远镜、张自忠初葬处的石碑、戴安澜的铁汉印章、蔡炳炎使用过的钢笔等。这些抗战中英烈的物品,成为抗战馆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反映抗日战争史的部分篇章的重点文物。
台儿庄战役期间,第73旅旅长戴安澜专门镌刻了“铁汉”印章
— 抗战将领的相关文物 —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人不畏强暴,与敌人浴血奋战,涌现出了一大批血气方刚、骁勇善战、勇往直前的抗战将领。他们不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且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征集、保管、展示和研究将领们抗战时期的相关文物及资料,弘扬他们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也一直是抗战馆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的基本工作。近年来,在众多抗战将领及其家属的热心帮助下,征集到许多将领的珍贵文物,如朱德的砚台、萧克送给德国医生汉斯·米勒的望远镜、宋时轮的驳壳枪、李天佑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时的笔记、百团大期间周玉成缴获的日军军刀等。
第29军军长宋哲元使用的指挥刀
1944年在保卫河南许昌战斗中牺牲的第15军新编29师师长吕公良使用的照相机
— 台湾同胞抗日文物 —
日本侵占台湾五十年期间,台湾同胞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持续进行武装、非武装抗日。收藏、保管、展示有关台湾同胞抗战的文物是抗战馆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广泛征集相关文物,如丘念台(丘琮)署名寄往台湾给堂弟妹的大陆课本,翁泽生写给母亲的信,蔡智堪保存的信件,台湾少年团的信封,瑞芳煤矿使用的风锤、方镐、矿工帽等。
丘念台(丘琮)署名寄往台湾给堂弟妹的大陆课本
— 港澳华侨的相关文物 —
在抗日战争时期,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慷慨解囊,毁家纾难,输财捐物,以己之长回国服务,乃至参军参战,血洒疆场,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港澳人士和众多海外华侨华人为表达内心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多次向抗战馆捐赠各类文物史料。包括:港九独立大队南(涌)鹿(颈)联防队使用过的猎枪、澳门镜湖医院使用的显微镜、华侨保存的“国耻勿忘”纪念章、哥伦比亚华侨捐款收据印版等。
哥伦比亚华侨捐款收据印版
抗战时期海外华侨购买的救国公债
— 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 —
日军武器装备是日军进行侵华战争的直接工具,也是揭露日本法西斯行为的主要罪证,抗战馆收藏有数千件的日军军事装备,如大炮、枪支、指挥刀、子弹、望远镜、水壶、饭盒、钢盔、背包、军装等。
马克沁重机枪
日本九二式重机枪
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使用的化学弹
— 相关原始档案 —
原始档案是历史记录最真实的反映,是研究抗战史的珍贵史料,也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建馆以来,我们先后征集到日本强掳劳工罪行档案、台湾义勇队档案、江南水泥厂档案等。
汉斯·米勒(1915—1994),内科专家。生于德国。1939获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来中国。曾任延安和平医院门诊部主任、晋东南国际和平医院医生、第十八集团军卫生部流动手术队队长兼129师医务顾问。
抗战胜利后,汉斯·米勒准备回国时,八路军的有关领导给他开具了相关文件,因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未能成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为国际友人、德国医生汉斯·米勒回国一事,于1945年11月7日写给林彪的信。信内称,米勒大夫要经解放区取道回国,“关于他的路费问题,俟到达后希予设法帮助,尽可能保证其回国必要的路费,并予便利使其成行为盼。”
汉斯·米勒后任冀察热辽军区医院院长、第四野战军医院管理局主任。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医学领域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在乙型肝炎的研究工作中,领导研制出乙型肝炎疫苗。指导流行病学的调查,提出在我国控制与预防乙型肝炎的措施,在北京地区指导进行母婴传播的预防阻断工作,为新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为国际友人、德国医生汉斯·米勒回国写给林彪的信
— 文化教育相关文物 —
抗日战争时期,文化教育界的广大人士,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中去,不断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用手中的宣传利器与敌人开展没有硝烟的斗争。抗战馆紧紧围绕专题展览,深入挖掘相关文物资源,曾举办过“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等专题展览,搜集到大量反映文化教育界团结抗战、共御外侮的典型文物,如刘雪庵创作《长城谣》时使用的钢琴,《起来》(义勇军进行曲)唱片,西南联大的校徽、考试试卷及学生使用的绘图工具等。
1941年春天,由罗伯逊担任独唱,由刘良模指挥的在美的华裔洗衣工人、印刷工人、饭店服务员组成的青年歌咏团担任合唱,灌制了用汉语演唱的、以《起来》为名的唱片。唱片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套以《起来》为名的唱片,使得这首象征中国民族精神的歌曲开始具有世界影响。
《起来》(义勇军进行曲)唱片
1940年10月29日夜,八路军第129师集中第385旅与第386旅主力、新编第10旅及决死队第1纵队各一部,将参加报复“扫荡”的日军第36师团岗崎大队500余人,包围于武乡县关家垴地区。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临阵地视察、指挥。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扫射,战况十分激烈。战至31日拂晓,歼灭日军400余人。
《百团大战中关家垴战斗亲临前线指挥的彭副总司令》木刻画
— 抗战时期的纸质文物 —
在多年的文物征集过程中,纸类文物是抗战馆藏品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文物,包括出版物、绘画、笔记本、地图、票据、书信、证件等,特别是各类关于抗战的中外期刊,成为抗战馆文物之最,也是抗战馆文物藏品的特色之一。
日本出版的《支那事变画报》
由英国记者田伯烈编著,1938年7月汉口国民出版社出版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
《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
— 抗战相关大型文物 —
文物是活着的历史,是从过往岁月走来的物质和精神遗存,大型文物更有强烈的精神冲击力和价值感染力。在馆藏文物中,不乏大型抗战文物,如四川民众修筑机场用的石碾子、抗战时期使用的美式吉普车、重庆的兵工厂生产枪弹用的机器、苏军出兵中国东北与日军作战期间使用的37炮等。
缅甸战场使用的美式吉普车
参考资料: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探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央广网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