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博物院
齐文化博物院管理下的齐都文化城位于临淄城区东部,范围包括齐文化博物馆、足球博物馆、民间博物馆聚落和文化市场四个部分,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
齐文化博物院规划占地445.7亩,建筑规模15.18万平方米,其中齐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足球博物馆1.17万平方米;民间博物馆聚落7.92万平方米;文化市场2.59万平方米。
齐文化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临淄大道308号,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陈、保护、研究、教育、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由原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迁建,于2016年9月12日开馆。
01
场馆概况
齐文化博物院位于太公湖北岸,姜太公铜像以北高台之上,包括足球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民间博物馆聚落和文化市场四个部分,这些建筑自东向西排列,就像一条龙一样,取“龙入东海”之意。
— 齐文化博物馆 —
齐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文物3万余件,上展文物4100余件(套),主要展示齐地特色的文物专题陈列并进行齐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风土人情研究保护,同时展示临淄区当前发展成就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前景。
齐文化博物馆展厅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基本陈列展厅、特色陈列展厅、专题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
基本陈列展厅是以齐国故都八百年的兴衰变迁为基点,由雄浑厚重的历史陈列与特色鲜明的专题陈列组成,基本陈列分为先齐文明、西周之齐、春秋齐国、战国之齐、秦汉齐风、稷下学宫、余韵传承等八个部分。
特色陈列厅包括齐地考古、煌煌齐都、稷下学宫、石刻等厅。石刻厅分为室内外两部分:室内展出佛教造像和汉画像石,包括目前华东最大单体石佛——西天寺北魏石佛,以及史料价值极高的崔猷墓志、曹植词碑等。
室外则展出临淄县城门匾等精品石刻。专题陈列厅包括临淄党史、廉政教育、陶拍、瓷器、书画等厅。临时展厅则负责承办各种临时展览,丰富博物馆的展览内容。
— 足球博物馆 —
足球博物馆位于齐国故都、世界足球起源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是淄博市重点文化项目一一齐都文化城的龙头场馆。足球博物馆是在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环境之下,为整合临淄区的旅游文化资源,更好发挥“世界足球起源地”的影响力,依托原临淄足球博物馆建设的一处全面展示蹴鞠文化和世界足球发展风貌的主题博物馆。
足球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是“临淄的蹴鞠,世界的足球”,外形为单体异型结构设计,達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是一处集参观游览、休闲娱乐、历史文化研发和产品幵发于一体的高水准的世界足球公园。
展览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蹴鞠和近现代足球两大主题,共有文物1000余件(套),复原场景10余个,另有幻影成像设备、嘉年华互动游戏区以及仿古蹴鞠表演等,系统展示了足球的起源、发展、影响和传播等几千年的演进历史和发展风貌,它浓缩了中国的蹴鞠文化史、体育文化史和世界足球史,是一部立体的足球文化的百科全书。
— 中国古车博物馆 —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坐落于后李遗址上,是当代中国首家最系统、最完整、以车马遗址与文物陈列融为一体的博物馆,展示了中国车乘的悠久历史和造车技术。场馆包括春秋殉马车展厅和中国古车陈列展厅两部分,后李春秋殉车马、规模之大、配套之齐全、马饰之精美、为当代中国之冠、列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 东孙战国墓博物馆 —
临淄东孙战国墓是2013年2月,文物部门对齐都文化城民间博物馆聚落占地区域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的一座墓葬及殉车马坑,整个墓葬的形制保存的十分完整,同时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经上级部门研究决定,就地保护,就地建馆,才有了现在看到的这座遗址博物馆——临淄东孙战国墓博物馆,它集中展示东周时期齐国贵族葬制和民俗,作为齐都文化城的重要展示内容之一,在2014年9月12日临淄齐文化节期间主墓部分正式对外开放。
东孙战国墓博物馆主墓室内地面全部采用钢化玻璃,达到全景展示东孙战国墓形制的效果,展陈形式为国内同类博物馆之少有,展览效果震撼。
整个墓室长约14米,宽约13米,距地表4.5米。中间是墓主人的椁室,由内棺、外棺、木椁、石椁和盖板组成。在棺椁之间和二层台上摆放着大量的陪葬品。在木椁的底部有一堆白骨,根据专家推测,这极有可能是盗墓贼的遗骸,他可能是在盗掘椁室内文物的时候,遇到了石块的坍塌,被砸死在了椁室里。
尽管墓葬多次被盗,但还是出土了许多精美的文物,其中的一组彩陶舞俑,他们的服饰色彩艳丽,雕刻细致入微,反映出的是墓主人生前观看乐舞表演的场景。同时在墓中还出土了一组动物佣,有陶马、陶羊等,这些陶俑的发现,体现出了墓主人生前高贵的身份和生活的富足。
02
基本陈列
齐文化博物馆基本陈列展厅分为先齐文明、西周之齐、春秋齐国、战国之齐、秦汉齐风、稷下学宫、余韵传承等八个部分。展厅通过实景沙盘与投影结合,多元化阅读等新颖的展示方式,动态演绎临淄城的繁华景象。从平面至立体,由上至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齐文化的兴衰演变过程。
— 天齐遗珍 —
“天齐遗珍”专题陈列包括“画缋”、“陶魂”、“瓷韵”、“翰墨”四个展厅。 展出文物包括汉代彩绘陶器、形式各异的陶拍、琳琅满目的古瓷精品以及40余幅馆藏的书画精品。
— 考古厅 —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雄踞东方的诸侯大国,在春秋齐桓公时,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被时人称为“海王之国”。考古厅就是从考古的视角来探究齐国发展为“海王之国”的原因,因此也将考古厅展览的主题定名为“探秘‘东方海王之国’”。
— 石刻厅 —
石刻展陈分为三部分:近代石刻、佛教造像和汉画像石。人类在认识了石头特有的自然属性之后对其进行创作,使之成为了石雕艺术作品,它们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明,这种文明同石头的自然性一道,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久地传承了下来。
— 党史厅 —
临淄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有革命志士为了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1926年,临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白兔丘支部建立,自此,临淄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带领下,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反动势力进行了英勇不屈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建立后,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齐国故都重新焕发绚丽的光彩。
— 足球 —
临淄足球博物馆展陈设计分古代蹴鞠和现代足球两大部分。
一楼主要介绍古代蹴鞠。基本陈列依次为溯源厅、起源厅、发展厅、繁荣厅、暗弱厅、影响传播厅,通过介绍远古球类游戏、战国临淄背景、汉代发展兴起、唐宋繁荣昌盛、明清暗弱沉寂、揭示古代足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同时还有一专题展厅,向观众展示了临淄作为世界足球起源地的确认和论证过程。
二楼主要介绍现代足球。共分为三个部分,详细展示现代足球运动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的兴起与演变。
03
馆藏珍品
— 牺尊 —
战国牺尊,高28.3厘米,长46.0厘米。1982年出土于稷下街道商王墓地。仿牛形,昂首竖耳,偶蹄。由头颅,体、盖分铸而成。首颈结合,有一项圈合缝自然遮掩,盖为一扁嘴长颈禽,禽颈反折,嘴紧贴背上,巧成半环形盖钮。两翅平展,羽翎均以绿松石铺填。通体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嵌饰的几何云纹。纹理间以绿松石和孔雀石镶饰。因为这件文物的制作工艺非常高,所以被称为“国宝牺尊”,这也代表了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 银豆 —
西汉银豆,高11.0厘米,口径11.4厘米。1979年出土于辛店街道窝托社区汉齐王墓陪坑。子母口带盖。平盖微弧,顶置三个铜制兽形钮。豆盘浅腹内收,小平底,下接铜制矮圈足。器身及盖面均捶揲两圈尖瓣形凸泡饰,尖端相对,交错排列,简洁大方。它中间的银盒有交错的莲花瓣装饰,是西方波斯国家的器物,(来自今天的伊朗南部埃兰地区)上边的三个兽钮和底下的圈足是来到中国以后人们给加上去的。这是一件中西合璧的文物,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据考证,是中国丝绸之路最早的见证之一。
— 鎏金熏炉 —
汉代鎏金熏炉,通高14.4厘米,口径9.3厘米。1979年出土于辛店街道窝托村汉齐王墓陪坑。弧形盖,顶饰一环钮,周围透雕盘龙两条,首尾衔接,龙身卷曲盘绕。子母口,鼓腹,矮柄。璧形足,腹部刻“左重三斤六两”。
鎏金薰炉,是古代的熏香用具。这件薰炉通体鎏金,盖顶透雕着两条盘龙,两条龙首尾衔接,龙身卷曲盘绕,制作华丽而又精美。
— 丙午带钩 —
汉代丙午带钩,长16厘米。上端曲首兽形钩头,钩身饰有浮雕禽兽纹。钩尾镂一勾嘴长冠,双爪抱鱼体,翅从肩部伸出似鹰鸠;钩首镂一双爪撮鱼尾,口含料珠。背嵌银质“丙午钩口含珠手抱鱼”隶书铭。通体嵌金银丝,做工非常精美,是带钩中的精品,也是国家一级文物。
— 六字刀 —
战国六字刀,长18.5厘米,宽3.0厘米。1986年出土于南王镇南仇村。尖首,弧背,凹刃,长柄上有两道突脊,刀的末端有圆环。面有六字铭“齐返邦(立长)法化”。
齐国的货币主要是齐刀币,俗称齐大刀,以厚重、大气、精美而著称。齐刀币的面文流畅华美,常见的有5种,其中以六字刀最为珍贵,这是公元前279年田单复齐之后,齐襄王还都临淄时铸造的,是中国最早的纪念币。
— 郾王剑 —
战国郾王剑,长58.9厘米,宽4.7厘米。1997年出土于淄河河东。剑身柳叶形,扁茎,宽平脊,脊上铸8个铭文“郾王职作武跸旅剑”。 郾王职,即燕昭王姬职,前311年~前279年在位。战国后期,齐燕两国互有攻伐。郾王剑出土于临淄境内,为研究齐国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 兽钮鼎 —
战国兽钮鼎,高34.4厘米,口径31.2厘米。2010年出土于稷下街道淄江花园。子母口,口沿下长方形附耳外撇。扁圆腹,圜底,蹄足。盖中央置兽形钮衔环,盖沿等距分布三兽形钮,盖面饰虺龙纹、叶形纹及龙纹;耳部内外饰蟠虺纹及三角勾连云雷纹;腹部饰龙纹;足部浮雕兽面纹。
鼎是古代专门用来煮肉和盛肉的器物,也是重要的礼器。古人用鼎煮肉,都是连皮带骨一大块一大块煮的。吃的时候,先用匕(形如勺)从鼎内把熟肉取出,然后放在俎上用刀切割成小块后进食。这种吃肉的方式,刀俎并举,于是大家常常用“刀俎鱼肉”来比喻任人宰割。
— 人形足敦 —
春秋人形足敦,高13.0厘米,口径11.6厘米。1964年出土于齐都镇河崖头村。子母口带盖,上置四环钮,深腹,圜底。两侧各有一环耳,下承三人形足,作双手扶膝跪状。盖、腹皆饰谷纹地蟠螭纹,腹中部饰一周綯索纹。
人形足敦,也是盛食物用的。这件敦的特别之处是:它的三个足是三个小人,这三个人其实是三个奴隶,他们双膝跪地,双手扶膝,用头顶着这件器物,一件小小的器物,反映出了春秋时期残酷的等级制度。
— 金鐏 —
汉代金鐏,长11.9厘米。1979年出土于辛店街道窝托村汉齐王墓陪坑。杏仁状銎孔,下端较细,身饰四道凸弦纹及卷云纹,线条流畅。“鐏”为戈柄下端的金属套。
鐏是古代兵器戈木柄下端圆锥形的金属套。这件金鐏纯金制成,225克。与它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纯金鸳鸯装饰的铜戈,现存于国家博物馆。一般的鐏都是青铜的,而拥有金鐏铜戈的人,必然有着的较高的军权和尊贵的地位。
— 雁足灯 —
战国雁足灯,高36.0厘米,直径24.0厘米。1992年出土于稷下街道商王墓地。浅槽,平底,内有三个锥形烛柱,盘底一侧为雁足形柄,雁足三趾向前,一趾向后,底座錾刻“陵夫人”四字。
古代的灯具造型丰富多彩,而这件雁足灯它的灯柄是一只大雁的脚,塑造得栩栩如生。这件雁足灯有可能是一件婚嫁用品,因为大雁对爱情十分忠贞,所以古人常用大雁造型的青铜器来寓意爱情专一、婚姻幸福。
— 大铜盂 —
西周大铜盂,高43.5厘米,口径62.0厘米。1964年出土于齐都镇河崖头村。侈口,深腹,腹部有两个杵形把手(一个缺失),圈足。颈部饰窃曲纹,腹部饰环带纹。
这是目前山东出土的西周时期最大的青铜器,它的口径62厘米,重量达到了71市斤。主要是用来盛水或盛饭的,是国家一级文物。
— 三彩蹴鞠胡人俑 —
这是一件珍贵的三彩蹴鞠瓷俑,俑的形态是一位王侯胡人老者,他左手托鞠,歪头斜视,似乎在回味着刚才精彩的比赛。这件三彩蹴鞠瓷俑的发现,说明宋元时期蹴鞠活动仍然盛行于上层的高官中。胡人把鞠把玩在手上,充分说明了这个时期的胡人也已经把蹴鞠当成一项重要的游戏项目了。
— 蹴鞠靴 —
这是一双清代的蹴鞠鞋,牛皮帮,牛皮底,鞋底还有防滑的铁钉,能够保存至今,也实属不易。
— 《蹴鞠图谱》 —
《蹴鞠图谱》系统介绍了宋代的蹴鞠解数、白打场户、社会习俗以及礼仪规矩等,是研究宋代蹴鞠的一部重要文献。从文风以及文字水平来看,应该是下层鞠客们整理编写的。
— 蹴鞠纹瓷罐盖 —
明代蹴鞠纹瓷罐盖,这件瓷罐盖,胎质坚硬,白釉,装饰粉彩青花娃娃蹴鞠纹,是一件明代时期青花加粉彩的稀有珍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曾在2006年被带到德国汉堡参加了世界杯开幕期间举办的魅力足球展。
— 女足世界杯银牌 —
女足运动的起步晚于男足,直到20世纪80年代,女足运动异军突起,快速发展,并在国际赛事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国人称为“铿锵玫瑰”,中国女足在1999年的女足世界杯上获得亚军,这是当时获得的银牌。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齐文化博物院、临淄发布、文旅淄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