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 塞上明珠
旅行小贴士:
地理位置:陕西省榆林市最
佳时节:春、秋季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旅游线路:明长城—镇北台—凌霄塔—六楼—四合院—红石峡
特色风味:羊杂碎、清涧煎饼、马蹄酥、黄米糕
榆林古城简介:
在绵延万里的长城脚下,有一座连山带水的古城——榆林城。榆林城又称驼城,是著名的沙漠古城、“塞上明珠”,1986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榆林的建造有其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原因。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草原的交界处,也是我国农耕区和游牧区的交界处。因此,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必然成为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第一站,同时也是万里长城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军事重镇。榆林城地势险要,依山傍水,东有驼峰,南临榆水,西靠榆溪,北连红石峡。榆林古城真正大规模建造开始于明朝初年,据《榆林府志》记载,当时的榆林城“城座不过百矩”,为了抵御北方蒙古军队的大规模入侵,朝廷开始扩建榆林城。历史上的榆林城经历过三次大规模的扩建。第一次是在明成化二十二年,古城开始向北部发展,一直延至今上帝庙一带,如今称为北城;第二次为弘治年间,当时的巡抚将南部的城墙扩展至凯歌楼,俗称中城;第三次在正德年间,当时的掌管者将古城推至阳河畔,兴城关外城,被称为南城。此后的几百年里,榆林又经过多次拓建和修缮,规模愈加完善,城墙愈加坚固。如今看到的榆林规模庞大,气势磅礴,有着军事重镇的规整和高大,每一座建筑和环节都体现着军事保护的作用。
古老而独特的榆林孕育着不一样的西部风貌。在榆林现存的明清建筑中,“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是榆林古城的重要标志。
“北台”是指榆林城北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现存规模最大、最为雄伟的建筑,有着长城“三大奇观之一”的美誉。方形的镇北台高30多米,共分为4层,全部用青石砖堆砌而成。在台外还有一个2米多高由砖石砌就而成的多扣,这实际上是专用的瞭望塔。第一层是当时驻守的将军和士兵居住的房屋,如今只留下厚重的基座。台下还有一个方形的小城,被称为贡城,是双方官员交涉的场所。
“南塔”即为凌霄塔。原是建于明朝中期的榆阳寺中伫立的佛塔,后来寺庙被毁坏,只剩下孤零零的凌霄塔得以保存。佛塔高43米,共有13层,是一种八角的楼阁形建筑。佛塔立于周长近40米的基座上,全部由砖石堆砌而成,有着精美的砖雕。楼阁飞檐斗拱,每层八角都挂有风铃,当清风吹起时,其清脆响声如同奏乐。高耸的佛塔精美绝伦,站在顶上可以俯瞰整个榆林古城。
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规模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
“六楼”是指位于榆林城中轴线上的六座古建筑,这些建筑物从南门按照一条直线延伸至北门,分别为:四方台、万佛楼、新明楼、钟楼、凯歌楼和鼓楼。这些古楼阁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底部中空,下面可以通过车辆和行人,所以有“六楼骑街”的美名。
在镇北台不远、清水河岸有著名景观红石峡,因砂石都是红色砂岩,故得名红石峡。峡谷的两侧岩壁刀削般平滑,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石窟。千百年来,红石峡名震边塞,不少来到榆林都的文人墨客都会来到此处欣赏美景,吟诗作赋,若有名章佳句就会镌刻在石壁上,由后人品鉴。如今的红石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游览胜地。
钟楼是榆林六楼中建造最晚的一个,“南控乌延”是钟楼的南门。
人们对陕北民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窑洞了,但是在榆林却有着数量众多的四合院,与北京的四合院不同,这里的四合院拥有一种古朴大方的气派。作为明朝九边重镇和西北军事防御的中心,这里自然少不了文官武将、达官贵人,因此保留下来的民居建筑规整整齐,饱含富贵气息,现今保存较好的四合院主要是三位总兵的宅院。
红石峡壁如刀削,崖壁上遍布石窟,非常壮观。
榆林,这个终年与黄沙、战争相伴的边塞之城,书写了一部豪情万丈的边塞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充满悲壮和艰苦的一段。漫游榆林古城,蓦然回望,金戈铁马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