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博物馆

平顶山博物馆

平顶山博物馆坐落于平顶山市长安大道与怀仁路交叉口的平安广场西侧,占地面积54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博物馆于2006年11月立项,2012年5月15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是平顶山地区第一座综合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约3500多件(套)。

ffbf9a3a42cc4a68be47d0c5eb2a133dnoop.image_

2018年5月18日,河南博物院与平顶山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河南博物院平顶山分院,成为河南博物院第一家分馆(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分院),开创了河南省文博界分馆制建设的先河。

bee5408733b34cb3baeb7f50810454f1noop.image_

01

场馆概况

平顶山博物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外形理念源自中国古书竹简的形象,墙体由一片片抽象的竹简构成,造型雄浑大气,古韵盎然,同时也寄寓着博物馆作为文明使者的传播功能。

bc7ee0b5178b4a1183b0eeca246b14a4noop.image_

博物馆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平顶山博物馆涵盖文物陈列馆(位于博物馆一层、二层)和城市规划馆(位于博物馆三层、四层)。

102c8b03e8934145ac52fc305a579f07noop.image_

博物馆一层、二层是以鹰城文化历史为背景的平顶山市文物陈列展览区域,分为四个展厅,分别是一层南侧的一号展厅山下故原展厅、北侧的二号展厅应国印象展厅,二层北侧的三号展厅楚汉文明展厅、南侧的四号展厅唐宋遗韵展厅。三层为印象平顶山、记忆平顶山、辉煌平顶山、规划平顶山和发展平顶山五个展区,四层是解读平顶山、和谐平顶山两个展区。

61a6ee2bb0374867850734382023c9e9noop.image_

平顶山博物馆的主要藏品有骨针、骨笛、应国时期的玉器、原始瓷器、束腰垂鳞纹升鼎、鲁山花瓷和郏县钧瓷。平顶山博物馆有“鹰城古韵”基本陈列,陈列以《山下故园》《应国印象》《楚汉文明》和《唐宋遗韵》四个部分展开。

041aa167cc2b4978b293b2e1e223e158noop.image_

02

基本陈列

— 山下故园 —

山下故园展厅以独立柜展示裴李岗时期骨针、骨笛和仰韶时期的鹳鱼石斧图陶缸,其中鹳鱼石斧图陶缸配以岩画环绕和视频介绍。

展厅通过平顶山历史沿革的图版、石核、石磨盘、石磨棒、石镰等实物讲述了大约100万年前,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

”山下故园“下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三个单元。该部分以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时期的面貌为面,以代表性遗址为点,点面结合,着重表现人与环境的变迁,为两周时期的应国文化的展示做铺垫 。

f4b99c16c6024989aeb9117e0eab2706noop.image_

裴李岗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是河南境内发现时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9000-7000年。处于豫西山地东部边缘地带的平顶山,发现了水泉遗址和中山寨遗址,标志着平顶山地区是裴李岗文化的重要分布区之一。

其中,以汝州中山寨遗址为代表的中山寨类型,是裴李岗文化的重要类型之一。在这里发现的房屋、墓葬、灰坑、陶窑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是远古先民辟荒种地、开启农耕文明的重要见证。

d15ad79e777f408b86add2d10d19bf94noop.image_

仰韶文化因受聘于中国政府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安特生先生于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以汝州阎村遗址为代表的阎村类型,遍布平顶山境内,极大地丰富了仰韶文化内涵。

1233dfd96f3242609f9e954324bea753noop.image_

龙山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是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

二里头文化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郑州商代二里岗文化之间的一种古代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偃师二里头村而命名。

77fcd13b5e824e15b7fbfb9400c6b604noop.image_

平顶山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址达60余处,二里头文化遗址10余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是中国历史上进入文明时代、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诞生、夏商更迭的重要时期,它对解中国早期文明、夏商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d82ffcce63c1450fa886776ca763ef3anoop.image_

— 应国印象 —

应国印象展厅下分“应国故地”“青铜载史”“应国遗珍”三个单元,是《鹰城古韵》展览的重中之重。

“应国故地”着重向观众介绍古应国的起源、发展与消亡的历史进程。古应国在商代已经建国。依据安阳殷墟甲骨文记载,应国距离今河南淇县不远。公元前11世纪,周代商,将全国进行大规模分封,分为七十多个,其中姬姓诸侯国约有五十,异姓诸侯国二十。姬姓应国封于周成王时期,辖地大致在今南阳盆地以北至汝河以南地区,包括今鲁山、叶县、宝丰、郏县、襄县等地。

49d29123e1e148219c839f8427cf4c31noop.image_

“青铜载史”通过应国墓地代表性墓葬及器物组群、代表性器物、器物上所铸铭文反映的重要史实的展示,让观众走进应国,感知应国。

青铜器既有实用性,有的更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商周时期贵族繁文缛节的礼仪当中所使用,包括祭祀活动中陈于庙堂、生活礼仪中用于宴饮、殉葬活动中用于明器。

c646a6255342499f96a56a6d5e6d6ca6noop.image_

“应国遗珍”单元展示应国为后人留下的除青铜礼器之外的其他历史文物,包括玉器、陶瓷器、兵器、车马器、货币、木漆器等,其中玉器、原始瓷器尤为珍贵,这些器物是反映应国历史乃至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历史面貌的重要实物依据 。

89d78310198b4b37b3b87b2412440d64noop.image_

— 楚汉文明 —

楚汉文明展厅下分“楚风北渐”和“汉世民风”两个单元。展厅以在叶县境内先后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1-4号墓出土的器物为支撑,揭示叶地在叶公治理下的景象及许国南迁和楚国北上的史实;通过器物形式、纹饰风格和器物组合的变化揭示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激荡与交融;通过汉昆阳城、代表性汉墓、望城岗冶铁遗址和遗物等,揭示汉代的淳朴民风和冶铁技术。

573a47020d6a4b26be97af4890d93526noop.image_ 78428e43bc5540b8bf95549d028126a1noop.image_

— 唐宋遗韵 —

唐宋遗韵展厅下分“泥火生辉”、“人文脉度”和“文集世景”三个单元。

“泥火生辉”单元着重表现宝丰清凉寺汝瓷、汝州张公巷瓷、鲁山花瓷、郏县钧瓷及各类民间瓷等瓷窑遗址,从瓷器源流、瓷窑发现、制瓷工艺流程等诸方面反映唐宋金元时期平顶山境内制瓷业的状况。

f75594a2a8c84dd3ad7c545fb4de1315noop.image_

“人文脉度”和“文集世景”则反映了金、元时期民间的生活场景和文化面貌。唐宋以来,平顶山一带经济富庶,文化昌盛,民间艺术发达,人文社会生活丰富。受惠于这片文化沃壤浸润的一代代艺人、文人所留下的遗迹、遗物,皆寄寓匠师、主人之性情、追求、品性、爱好,诠释出古代文人精神境界的清高、淡雅之情,蕴含着生活哲学、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ce4d8d041f5841ea8411bea9b305df82noop.image_

宋金时期,商业发展使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加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乡间也适应工商业的需要,出现大量不同规模的连接城市、乡村的贸易点——镇市。叶县文集遗址,向人们诉说着昔日集镇人口稠密、工商业繁荣的景象。

c5210fa6b7794c138823e3624bba9a26noop.image_

在展览结尾处规划独立的空间以大型浮雕“名人墙”的形式介绍平顶山的重要历史人物,利用部分相对独立的公共空间介绍馆藏的名家碑帖以及平顶山地区著名古建筑。

9226e5bc1e924268a43608d3183face8noop.image_

03

馆藏珍品

— 白玉线雕鹰 —

西周应国白玉线雕鹰,长2.2厘米,宽5.7厘米,通体呈青白色,温润光洁,微透明。鹰头顶和右翅有褐斑,是运用“俏色”手法就势雕琢而成。两爪蜷曲于身下,作展翅飞翔状。玉鹰的头部扭向右侧,尖喙衔右翅形成一个穿孔,双翅的前端各有一个小穿孔,用于系绳佩戴。‍

1986年在应国墓地1号墓出土的一件鹰形玉佩,用新疆上等和田玉雕刻而成。此玉呈青白色,温润透明,玉鹰整体作展翅飞翔状,两爪蜷曲于身下,头部扭向右侧,尖喙衔右翅形成一个穿孔,用以系绳佩戴,造型栩栩如生。玉鹰的出土揭示了应国先民是以鸟为图腾的氏族,而在古文字中,应国的“应”字与“鹰”字为同一个字,故平顶山别称“鹰城” 。

d8e659e513084e729b755078eb9fe6fenoop.image_

— 唐宝相花铜镜 —

唐宝相花铜镜通体呈银白色,亮度较高,六出葵花形,直径19.2厘米,素缘,圆钮。花瓣形钮座,上饰连珠纹,主题纹饰为两种不同纹饰的花卉纹各三朵相间环绕,一组为六瓣宝相花,一组为旋转式六叶片组成花瓣内心,外排列三叶及三弧形瓣,形似牡丹,刻画逼真。

宝相花是指把一些自然界的花卉,如莲花、菊花和牡丹花等进行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花卉图案。隋至初唐,宝相花的表现图案加强,纹饰繁缛。盛唐以后,其表现趋向写实性,出现了散点式和放射式构图。该铜镜即属散点式构图的宝相花图案,构图趋向清新,富丽工整 。

f3804902d79c4e5f989f1c6f117a30a8noop.image_

— 带盖铜尊缶 —

曾国曾仲姬带盖铜尊缶,战国早期青铜酒水器,通高45.9厘米,重10.1千克,1995年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铜尊缶为子母口上承盖,器盖上隆,子口内敛,盖顶部有四个两两相对的立式环形钮,盖口缘外侧附贴三个衔卡,以与器口严密扣合,使器盖不得滑脱;器身长颈内束,直口有窄平折沿,溜肩鼓腹,肩部一周设两对环钮,圜底内凹,矮圈足。腹部饰一周蟠螭纹带,以细密浮点纹为地纹,以逗点卷云纹为轮廓线,纹带上下各一周凸箍状绹索纹,腹部四个环钮两侧饰斜角S形龙纹。器身一侧有6字铭文:曾□(仲)姬止(之)尊缶。带盖铜尊缶,器型厚重,纹饰精美,应是当时盛酒或祭祀之器。

e47ce719f114431f80d05f0b23c68354noop.image_

— 邓公簋 —

簋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1979~1984年,应国墓地先后出土了4件邓公簋。其铭文内容相同,记载了邓国国君邓公为其女儿嫚毗出嫁应国而特意制作铜簋,揭示了邓国与应国联姻的亲善关系。邓国地望在今湖北襄樊伙牌楼乡邓国墓地一带。

c00d2fe84d6746f381e5821c3540ed87noop.image_

— 黑釉蓝斑花口三足洗 —

花釉瓷又称“花瓷”,创烧于唐代,以鲁山段店窑最负盛名,史料称其为“鲁山花瓷”,以色彩绚丽、富于变化闻名于世,是唐代制瓷业的一个伟大成就。

唐代黑釉蓝斑花口三足洗,水器,高11.5厘米,口径25.5厘米,198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苗侯村唐墓出土,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器物造型大气端庄,口沿呈八瓣荷叶状,三只兽蹄足承托器身,通体为酱黑色,圆底露胎,外壁施酱黑色釉。内壁有多处窑变后形成的放射状蓝色彩斑。据考证,这种高温釉上的蓝色彩斑,是古代工匠利用不同色釉随意点、洒、刷,烧制后呈现出变化莫测、对比强烈的色彩效果,在光线映照下呈现出绚烂斑斓、宛如银河的空间感。

f3b7c63019a74e16afa9e4d1e404b84anoop.image_ 1aef8c7d4e624ee9a1ad401a384a8134noop.image_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平顶山博物馆、平顶山晚报等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旅游景点

江苏姑苏地区什么地方好玩?(江苏姑苏地区十六个著名旅游景点)

2023-6-14 8:52:14

旅游景点

安阳博物馆

2023-6-14 9:03:46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旅游人lvyouren】,发送【100】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