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井陉县,天长古镇。
这里素有“晋冀交通咽喉”之称,是一座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城,名列第4i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始建于汉代,因坐落在天长岭下,故取名为天长村。隋唐时因地处交通要道,成为当地经济中心。唐代中期改称天长镇,唐末此地为军事要隘,遂改称“天长军”,成为河北西部著名的军事重镇。五代后晋时又改为“天威军”。金元时期曾一度发展为州府,宋熙宁八年井陉县治所迁至天长,重新修筑城墙建城,在随后的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58年,一直为历代县治之所,因此天长素有“宋古城”之称。
1958年县政府迁到微水镇后,天长镇结束了作为古县治900余年的历史,成为了“旧城关”。同时也留下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有着文化型兼军事、建筑遗产型的各类老建筑。
从南向北望去,城内地势逐渐上升,呈北高南低,北窄南宽,犹如簸箕倚立之势,故当地人将天长古镇俗称为“簸箕城”,但多数居民习惯称古城为老县城。这座四周城墙围绕的古镇,建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因北墙筑于北岭之上,所以未建城门。三座城门构成了城内相应的东街、西街、南街,古镇东西、南北街道呈“T”字形布局。城外设东、西、南、北四关统称城关。
这里属历代县治,商旅往来频繁,商业繁荣昌盛。清康熙以前,城关商贸区主要以东关、北关及城壕街一带商号居多也最为繁华,大约有150余家各类商号、门市、店铺结构严整,排列有序在临街两侧,成为全县商贸中心。相比往昔繁盛,如今的古镇稍显落寞,但气韵不变,古风古貌至今犹存。
由于天长镇的地势北高南低,城内的一些主要建筑群如县衙,孔庙、城隍庙都建在主街北侧。院落有层层升高之势。现除城楼外,保存尚完整的有文庙、城隍庙、显圣寺、皆山书院等古建筑。
天长古城当地文风沐浴千年,皆山书院值得一访。这里是井陉文化的发源地,原名为“学宫”,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改名为“皆山书院”,是当时井陉县的最高学府,威名远扬,吸引各地学子纷纷来此求学。据说,皆山书院出过进士7人、举人百人、秀才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