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雨花台系二、三百万年前古长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的堆积物所形成。相传梁代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泣天神,落花如雨,故名雨花台。
从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壮烈牺牲。
牺牲在雨花台的英烈们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他们牺牲时大多很年轻,平均年龄不足30岁,最小的才16岁。他们短暂的一生,体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叠合;而他们的人生故事,映射出中国现代史的脉络。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位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心纪念区,是全国唯一一座综合反映雨花台烈士事迹的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内设10个展厅,其中9个用于陈列展览革命烈士的事迹,展厅内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为主线,串联各时期重要事件,以烈士牺牲时间先后为顺序,共陈列了127位牺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区的革命烈士的文物史料。
01
场馆概况
古朴典雅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是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生前设计的最后一座建筑。当年,在中国建筑界,杨廷宝先生和梁思成齐名,被誉为“南杨北梁”,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就是他创作设计的。
纪念馆建筑平面呈“凹”字形,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建筑。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重檐形式,加以简化,轮廓简洁而庄重,富有纪念性的美感。屋面特别的白色琉璃瓦,白色马赛克饰面的外墙,白色大理石窗框以及白色栏杆,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浑然一体的白色,与馆周围的绿色树林形成明显对比,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巍峨壮丽。
1996年建造的忠魂亭位于中轴线最南端,是纪念建筑群的句号工程,由南京市30万共产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所建。站在纪念馆开放式的门庭中央,北望南眺,纪念碑、倒影池、纪念桥等纪念建筑历历在目,忠魂亭以绿树为屏屹立于眼前。
雨花台红色纪念建筑群,沿着南北中轴线上对称展开,巧借自然山水的形式结构布局,把建筑与四周的山冈,围合成了一个富有情感表达的纪念空间。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有文物藏品538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56件,包括郭纲琳致伦兄信、贺瑞麟的狱中日记、谢士炎《狱中诗》手稿等一级革命文物 18件。
— 烈士就义群雕 —
烈士就义群雕位于雨花台中轴线的最北端,这里也是雨花台的北殉难处,是1927年至1937年国民党当局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是烈士牺牲人数最多的地方。
烈士就义群雕由179块花岗岩拼装组成,于1979年落成。这座雕塑由著名美学家王朝闻、雕塑家刘开渠等指导,来自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地的雕塑家集体创作完成。
群雕采用了上实下虚的手法,着力刻画人物的眼神和面部表情,塑造了九位烈士就义前的不屈形象。这九位烈士是牺牲在雨花台的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代表,他们中有工人、知识分子、农民、学生、女干部。之所以选择九位烈士,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有“为大至多”的含义,表明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众多。
— 东殉难处 —
东殉难处是1945年后国民党反动派的秘密刑场,雨花英烈中的谍战英雄,卢志英烈士就是在1948年被敌人残忍地活埋于此。1951年这里建起了“革命烈士殉难处”的纪念性标志。现在可以看到的纪念牌坊及圆型黑色大理石墙体建筑是1996年重新修建的。
— 知名烈士墓 —
知名烈士墓位于雨花台中心纪念区的东南侧。墓地坐南朝北,用花岗石砌造而成,墓道两旁种植了倒槐树,整体朴素而庄严。这里长眠着17位知名的烈士,有南京早期的市委书记孙津川,有牺牲时年仅17岁的石璞,还有战斗在隐蔽战线,牺牲在革命胜利前夜的赵良璋、谢士炎等人。
— 西殉难处 —
西殉难处位于中心纪念区西侧,为烈士丛葬地。众多烈士被国民党反对派杀害后,草草掩埋于此。任风雨侵蚀,岁月流逝。这里曾白骨累累,被老百姓称为”髅上髅”。这里建有标志性建筑,是人们瞻仰革命烈士的纪念地。
— 英烈墙 —
江苏省公安英烈墙建成于2008年4月,是为了纪念在公安战线上牺牲的干警。落成时上面已经镌刻了426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因公牺牲的民警的名字。
— 烈士纪念碑 —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建于1989年,由两层平台托起,总共100级台阶,在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中,沿着石阶走向纪念碑,就是在走向崇高的精神境界。纪念碑高42.3米,隐喻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纪念碑采用中国传统的竖式造型,由碑额、碑身、碑座构成。
碑额是抽象了的屋顶,如红旗,似火炬。碑座前伫立着一座以“坚贞不屈”为主题的青铜圆雕,再现了烈士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的长明灯造型取自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徽,名叫“日月同辉”,中心圆球代表太阳,四周凹凸的线条构成了月亮的图形。“日月同辉”寓意烈士精神与河山共存、与日月同辉。长明灯的火种采集自泰山之巅,是十一届全运会专用圣火“国泰民安”。
用圣火火种点燃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长明灯,一方面寓意雨花英烈尤其是这些无名英雄,他们的死重于泰山;另一方面还寓意“国泰民安”。用圣火点燃长明灯,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长明灯前刻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会常来这里。”以表达对先烈永远的缅怀之情。
— 忠魂亭 —
尖顶方形的忠魂亭是由南京市30万名共产党员捐资建造的。忠魂亭位于雨花台纪念中轴线的最南端,由忠魂亭、忠魂广场、《思源曲》水池、《忠魂颂》浮雕组成。忠魂广场位于忠魂亭和纪念馆之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思源曲》寓意“饮水思源、纪念先烈”。《思源曲》东西两侧是《忠魂颂》浮雕,主题是“狱中斗争”和“刑场就义”。
02
基本陈列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基本陈列“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分为光荣北伐革命先锋、力挽狂澜前仆后继、奋起抗战中流砥柱、迎接黎明血沃新天四个部分。展览以烈士遗物、照片、史料为主体,辅以场景、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展陈手段,集中展示了179位雨花台烈士的生平事迹。
展览分布于馆内上下两层,展陈总面积4550平方米,总展线938米,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主线,分为序厅、基本陈列、尾厅等主要部分,另设有前厅、缅怀厅、家书厅等重点空间。
展陈文字量达9万余字,集中展出图片522张、文字版92块、吊挂字13块、文物435套879件、油画5幅、铜像5座、场景6个、视频5个,整个展线共设有15个驻足点。
基本陈列的第一部分“光荣北伐 革命先锋”,主要展示了在大革命时期,与封建军阀斗争而牺牲的6位烈士的生平事迹;
第二部分“力挽狂澜 前仆后继”,主要展示了大革命失败至抗战全面爆发前后,为挽救革命危局、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而牺牲的128位烈士的生平事迹,这也是本次陈列内容最多分量最重的部分。
这部分共6个单元:第一单元“时代先驱铁肩道义”,陈列邓中夏、恽代英2位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重要领导人;第二单元“斗争中坚理想胜天”陈列26位党中央领导机构的重要骨干、各省市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第三单元“八挫八起擎旗不倒”陈列19位中共南京党组织八次破坏中被捕牺牲的主要负责人;第四单元“风华少年青春壮歌”陈列21位牺牲时非常年轻的烈士,他们中大部分还是在校学生;
第五单元“黄埔英华取义舍生”陈列9位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从1期到6期都有;第六单元“亲密朋友肝胆相照”陈列邓演达国民党左派、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邓演达;第七单元“长夜群星璀璨天地”陈列以群像的形式陈列50位烈士。
第三部分“奋起抗战 中流砥柱”按照最新的理论成果,将抗日战争的起点拉到1931年,展示了14年抗战的烽火岁月中,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中牺牲的17位烈士。
第一单元“率先御侮救亡勇士” 陈列在九一八事变后领导东北抗联的罗登贤、华北危机时在热河参与抗战的周执中、闵乐山等;第二单元“全面抗战华中干城”陈列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南京周边坚持抗战的新四军战士和抗日民主政府的负责人;第三单元“血洒云岭皖南三烈”陈列在皖南事变中牺牲、遗骸迁葬于雨花台的项英、袁国平、周子昆三烈士。
第四部分“迎接黎明 血沃新天”主要展示了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28位烈士的事迹,分四个单元“军旅英杰献身决战”“潜伏英雄奇功殊勋”“文化尖兵扛笔作枪”“最后斗争破晓曙光”分别展示在战争前线、隐蔽战线、文化战线以及学生运动中的烈士。
基本陈列以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收尾,红色梦想的胜利曙光闪耀在字里行间,也承载了来路的无数苦难和辉煌。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