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是一种依山开凿的宗教建筑,其开凿起源于印度,东晋十六国时期流传到中国,延续至明清,是佛教在中国发展传播的产物。
中国目前共有石窟2155处,其中著名的有四大石窟,这就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和莫高窟,作为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艺术景观,前三个石窟都是国家5A级景区,而建造年代最早,号称四大石窟之首的莫高窟不仅不是5A,连A级也不是,很令人困惑,这是为何?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其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据史料记载,莫高窟的最初开凿者是前秦的一名僧人,名叫乐尊,公元366年,乐尊云游天下时路过鸣沙山,忽见山上金光闪耀,好像万佛降临一般,他觉得这是个吉祥之地,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这就是莫高窟的开始。
到了北魏时期,因举国崇信佛教,莫高窟的石窟建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敦煌成为丝路的商业重镇和宗教中心,莫高窟也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到武则天时,这里的洞窟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千佛洞”。
北宋以后,敦煌先后为西夏、蒙古统治,这时候的莫高窟虽也有兴造修葺,但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敦煌开始萧条,莫高窟也趋于衰落。到了元朝以后,莫高窟已经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人们的视野中,在明代一度荒废鲜为人知。
进入20世纪初年,藏经洞的被发现,才让莫高窟重新引起世人关注。莫高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如果一直沉寂,现在看来或许是件好事,因为不会遭到后来的浩劫,但潘多拉的盒子还是被一个王姓道士打开了。
王圆箓是一个云游道士,于清朝末年来到莫高窟,不知什么原因竟成为莫高窟的当家人,1900年5月,他在组织工人清扫第16窟积沙时,突然发现里面还隐藏着另一个洞窟,到处是堆得满满的4至11世纪的经书绘画,总数达5万余件,这就是后来享誉中外的敦煌莫藏经洞。
藏经洞被发现后,很快引起了一些欧美国家探险家、考古学者、汉学家的高度关注,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俄国人奥尔登堡等等,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纷纷来到敦煌,以考察的名义或买或盗,从莫高窟掠走了经书、绢画、壁画等文物四万余件,流失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著名的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面对敦煌文物的遭劫,痛心疾首地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它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虽历经千年岁月侵袭和人为破坏,目前仍保存着各个年代的洞窟735个,彩塑2415余尊,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窟,1961年莫高窟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为何不是5A级旅游景区?
5A是我国景区的最高水平,也是一个金字招牌,不仅名声显赫,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可谓名利双收。到目前为止,我国有318家5A景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早在2007年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5A级景区,麦积山石窟也于2011年获评5A,而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首的莫高窟,修建年代要早于其他三石窟,艺术水平也远高于其它三石窟,但目前不仅不是5A级景区,甚至连A级景区都不是,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莫高窟被定性为是遗址性博物馆,而不是旅游景区。
负责管理莫高窟的敦煌研究院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隶属于国家文物局系统,其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院设有美术所、考古所、文献所,修复壁画的保护所、陈列中心、数字中心,文物保护和研究是主要工作,而对外接待游客只是其中工作的一小部分。
2、为了最大限度地做好文物保护,莫高窟从来都没有申请过5A级景区的评审。
国家5A级景区的评审原则讲的是以人为本,更倾向于以旅游者的角度来评判景区,要求完善的交通、接待设施和成熟的配套,莫高窟如果成为5A,势必形成一个高度商业化的旅游产业链,招揽大批的游客,成为地方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而经过一千年的岁月侵蚀的莫高窟,已经不堪人为袭扰,所以敦煌研究院始终拒绝参加5A评选,不作旅游景点的商业化运营,才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莫高窟。
3、大量游客的涌入将损害莫高窟的文物保护环境。如果莫高窟成为5A景区,必将导致“敦煌旅游热”升温,过量游客的涌入,会让这个艺术宝库遭受人为破坏。专家研究发现,大量游客集中参观,散发的热气 、湿气 、废气会严重破坏洞窟内的小环境 , 引起洞窟内的温度、湿度迅速升高,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由此产生的起甲、酥碱、褪色、空鼓病害,对脆弱的石窟壁画和彩塑构成严重威胁。
4、莫高窟保护和开放并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但莫高窟并非存在于真空地带,游客想参观,地方有拉动旅游产业的需求,敦煌研究院提出“保护、研究、弘扬”六字方针最能说明问题,其中“弘扬”就是即指旅游开放和对外宣传,向世界展示悠久灿烂的敦煌文化,通过旅游开放,莫高窟迎来了大批中外游客,让“藏在深闺少人识”的莫高窟焕发出巨大魅力。同时通过旅游收入,也弥补了过去经费短缺、保护工作捉襟见肘的窘境,使莫高窟成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对甘肃的旅游产业也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5、莫高窟参观限流,但挡不住旅游者的呈井喷式增长。
早在1987年,国家在《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中就强调:“像敦煌壁画这类易于损坏的稀世珍宝,不能作为一般性的旅游开放点。必须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为此,2002年敦煌研究院曾与美国、澳大利亚科研单位合作研究莫高窟游客承载量,最终研究成果表明,莫高窟单日游客接待的最大容量为3000人次,莫高窟开始实行网络实名预约参观制度,但对蜂拥而至的游客,莫高窟只能把单日游客接待承载量提高到了每天6000人次,但实际上,自2017年以来,莫高窟日接待量多次突破18000人,2019年莫高窟全年参观人数突破220万人次。
今年以来莫高窟出现了大幅增长到目前仅过了4个月莫高窟接待游客已达到16.3万,比火爆的2019年同期涨了46%,比2022年增长了700%,莫高窟虽然不是5A级景区,但旅客接待量一点也不比5A景区少。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最为灿烂的文化遗产,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有“东方卢浮宫”之称,每一处文物都令人震撼,莫高窟虽然被保留了下来,但最终抵挡不住异常汹涌的旅游浪潮,延续了上千年的莫高窟,自身很脆弱,它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这样精美的壁画不能毁在我们手里,保护才是第一位的,才能让这个全人类的文化瑰宝能够长久地保留下去。
目前社会上一直有很多人在呼吁,限制客流、永久关闭莫高窟,建立和完善“数字敦煌”,在互联网上欣赏莫高窟的艺术作品,以保护历史遗迹,将国宝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