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15号,占地面积3.19万平方米,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博物馆主要以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和石刻艺术馆等组成,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地方专题性博物馆。

7cab7db065b44226ac5d4185a4aa9affnoop.image_

民国三十三年(1944),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在碑林成立。1953年,孔庙被扩充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区。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碑林从省博物馆中拆分成一座独立的博物馆一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

44a046dac0e8498794210226338ad015noop.image_

01

场馆概况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现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平米。

— 西安石刻艺术室 —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匾额为陈毅元帅所题,展陈内容主要为自汉代至明清的陵墓石刻。其中东汉双兽、汉画像石砖、唐李寿石椁及墓志、昭陵六骏等,雕刻手法多样,风格各异,是不同历史时期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d0dbc0dad5d0430eb924098cc92919d2noop.image_ 497f760c43da4650a8ccc0b1f5f2a169noop.image_ 4555349d40d7437f8429dad7b8e98a99noop.image_

— 石刻艺术馆 —

石刻艺术馆以“长安佛韵”为展陈主题,共展出约150件北魏至宋代的石刻造像,代表了史上长安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陈列分为造像碑区、造像区、大型造像区,全方位阐释了长安模式下佛教造像的典型样式和艺术风格。

db481f5147bb4366a261d4087965ed15noop.image_ 46edaff3f094437b9d13e8cf295df5fbnoop.image_ d42324e8575547028a61dba746897561noop.image_ 44cf9757901f429c8c71537dd1c459benoop.image_ 6352b8905f9b4bf58c912c0f948624b6noop.image_ 959e23a807514d7abafa176fba6e532anoop.image_

— 孔庙 —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唐贞观初年建于长安国子监的孔子庙堂,受唐末五代战乱影响,孔庙几度搬迁,最终在北宋崇宁二年(1103)迁置现址。

d8057b9b909e47c5a96831cd5340813dnoop.image_

如今的西安孔庙保留了明清时期孔庙建筑群的基本规模和标志性建筑:高大的牌坊、古朴的泮池、肃穆的棂星门、庄严的戟门,无不反映着孔庙昔日的壮观和辉煌。

eff6c4d5ed264326a53a108b81ae66c3noop.image_

现博物馆门外“照壁”上“孔庙”两个大字,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法家刘晖所书。整个西安孔庙的建筑,完全遵从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贯轴线、左右对称的原则,布局严谨,气氛肃穆,气势宏伟。孔庙与学府、碑林共居一处,不仅是尊孔祭孔的场所,还负担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启迪后人的作用。

6e132aae31ef49ef8505e96781263ae5noop.image_

02

基本陈列

— 第一展室 —

第一展室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

这些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当时为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以及永久保存,就把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以供校对。《开成石经》是当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91360a9d6d4a4a9aa841b16a7c6020bcnoop.image_ 79da6cef041d418f83e19e5ac8d4fd09noop.image_ 1f3efcb4a1de4561a8f83858b165c3f6noop.image_

— 第二展室 —

第二展室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内容上,《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

书法价值上,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皇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都是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

其中僧怀仁花费24年心血,从内府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成的《圣教序碑》,再现了书圣王羲之秀劲超逸的书风,加之碑文由唐太宗作序、唐高宗作记,颂扬了佛学家玄奘,又有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被誉为了“三绝碑”。

ec15ebd1010d4fe78cf5ea1c4f1b29b9noop.image_ 43f8e641fe30439cbca083aa8cb16efanoop.image_ 93421d3433cf42e29321b4f68418327enoop.image_

— 第三展室 —

第三展室陈列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有汉《曹全碑》等,楷书有唐《臧怀恪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

9c6f4a396f8b48a9bab328704082ffc3noop.image_ 32d57ee12c71430897262da2d884d1banoop.image_ 312c818f5b8848d7943b736fa4ca30c3noop.image_

— 第四展室 —

第四展室陈列的是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山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胜迹都有参考价值。

80ac70221ced48eea88d897744fdf92anoop.image_ 4594e10d81c54e7c9947c6a44b856ba6noop.image_ 7508c4a0d9884096997da66b3322e688noop.image_

— 第五展室 —

第五展室陈列宋、元、明、清各代的地方史料碑石,以清代的居多。其中许多碑石记述了修庙、记功、拨田、赡学、修渠等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历史的资料,并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一定价值。

ef307655d58a4eb08b364ef642e03f51noop.image_ d67c002d15724e199f213d8a724f3c38noop.image_ 16159560fe8b49c2a998553fd2172ce7noop.image_

— 第六展室 —

第六展室陈列的石碑,除少数是元、明人士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元赵孟頫的、明董其昌、清康熙帝及林则徐所书的石碑等,都是难得的珍品。

03365a0bd5ff4f3991bb7d144b809d5bnoop.image_ 6e9129d0e4ed417db9e07a2c77f010e9noop.image_ dece7c5ceda647a8a1e4ebfdaf5e5ff2noop.image_

— 第七展室 —

第七展室陈列的是清代用《淳化秘阁帖》复刻的碑石,共145方。石刻两面,其内容有历代封建帝王、名臣及书法家的各种字体,更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字。是不可多得的名碑帖。

1f14233609f444ef8155c47ea115b18bnoop.image_ 51f150ee642545348df4e7c194903a65noop.image_ 8f59f19197d44375a3670d57e03f0ddfnoop.image_

03

馆藏珍品

— 石台孝经碑 —

《石台孝经》被誉为“碑林第一碑”,由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释,并且亲自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碑面内容是记录孔子与弟子曾参关于孝悌问答的《孝经》,大字是正文,小字是注释。

碑上写有:孝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故亲自训注,垂范将来(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教化、教育都是从这产生的)。其中文字提到,孝不仅是孝敬父母,也有效忠皇帝的意思,这也是李隆基刻此碑的缘由。

7ed809e1a19b42ec8c0cb1372da96a5dnoop.image_

— 昭陵六骏 —

刻于唐贞观十年(636),是李世民为了纪念开国战争中曾骑过的六匹战马,令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的图形,再由雕刻工艺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将李世民亲自书写的赞美诗书在原石上角,刻成后放置在昭陵北麓的祭坛之内。

“六骏”依次为“特勤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其中“飒露紫”、“拳毛騧”二骏1914年流失国外,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

ce26d98ac60a45d7a6f6864cf285f646noop.image_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长安西郊建成一座大秦寺(唐代对礼拜堂的称呼),当年2月4日,由波斯传教士伊斯(Yazdhozid)出资,在该寺院中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谓,而“景教”是对基督教中聂斯脱里派的称呼。

景教碑建成后64年,景教在唐代的传播遇到了重挫。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武宗皇帝李炎下令灭佛,强行拆毁寺院,强令僧尼还俗,史称“武宗灭佛”,或“会昌法难”。由于其时的景教在教义及形式上与佛教多有类同之处,因而遭受了池鱼之殃。此间,不少大秦寺被拆毁,传教士被驱逐。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景教碑被有心的景教信徒掩埋于地下。

f317159ce1ee4923b2687608213973e4noop.image_

由于长眠于地下,而无法见证历史,以致唐代之后,逐渐无人知道景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甚至也无人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块碑石,直到被埋780年之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陕西安的西郊出土。先放在金胜寺内,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移入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

此碑除汉字碑文外,正文下及左右碑侧用叙利亚文刻七十多位宗教僧名字和职称。这块碑文较为详尽地记述了景教的基本教义及在唐代中国近150年的传播历史,是迄今为止能够看到的最早的中国关于基督教的文献。

dd9dc43101b246f1bc731381cc59ebafnoop.image_

— 颜勤礼碑 —

《颜勤礼碑》刻立于唐代宗李豫大历十四年(779),是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立。此原是四面刻字,但在宋元祐年间,左侧碑文被磨去。之后碑被埋没于地下。直到1922年才在西安旧藩署内库堂后院(今西安西大街社会路)出土, 1948年移入西安碑林,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三室东侧。

颜真卿一生写的碑很多,都题有他当时全部历官职衔,而惟独此碑只题“曾孙鲁郡开国公”七字,书法气势磅礴,苍劲有力,加之因出土时间较晚,尚能保持原碑笔力的神采,是研究颜体书法最好的范本,也是颜氏书法艺术完全成熟的标志。

b329cf18387346f5b5d9327c027d2dd1noop.image_

— 玄秘塔碑 —

《玄秘塔碑》共1200余字,柳公权书并篆额。此碑是为唐代安国寺上座大达法师立的纪念碑,刻于唐武宗李炎会昌元年(841)。该碑原立于唐长安城内安乐坊安国寺内,宋元祐年间移入碑林,现陈列在西安碑林第二展室东侧。

碑文主要叙述了大达法师的生平以及他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时蒙受朝廷恩宠的情况。碑铭后刻有“刻玉册官邵建和并弟建初镌”等字样,是研究唐代寺院经济的可贵史料。碑阴刻有大达法师的弟子正言出钱购买庄宅一座和发给他的执据等。

此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字迹清瘦,结构严谨,气势雄迈,骨鲠气刚,神韵耿介,属柳公权书法的精品。该碑笔笔精到,字字珠玑,加之邵建和、邵建初兄弟雕工精湛,是历代人们学习“柳体”书法的范本,因此被列入国宝级文物。

d2e54922da39440daeea318bbbf777b2noop.image_

— 李寿石椁墓志墓门 —

李寿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曾在开国征战中立有战功,被封为淮安王,卒于贞观五年(631),陪葬在唐高祖李渊献陵旁。

李寿石椁是由28块青石构成,椁的前面正中有可以开合的两扇石门。椁内阴刻星相图。内壁四周刻有乐伎、舞伎、男女侍从,还有骑马出行、狩猎、仪仗、农耕、牧养、杂役、寺院、马厩等题材的画面。椁的外部采用浅浮雕表现手法,刻有执戟的卫士、捧笏的文臣、持剑的武将。人物之上采用减底平雕的手法,雕有朱雀、青龙、白虎和龟蛇交缠的玄武,另外还有骑在龙虎背上的仙人等,线条舒畅流利,形象逼真优美。

李寿的龟形墓志,是十分独特的,龟形制非常罕见。其龟首、龟尾、龟身相连,四足趴伏于长方座上,龟头前伸,双目圆瞪。龟甲为墓志盖,上书“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国淮靖王墓志铭”。墓志盖边饰以龟甲、联珠、蔓草纹饰。盖下为墓志铭,用楷书写成。

942f7dbdb26947a5a654140915344e1enoop.image_

— 石犀 —

重达十吨的石犀,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原立于唐高祖李渊的陵墓前,右前足的底板上有“高祖怀远之德”的字样。

石犀整体比例准确,四肢坚实有力,神态憨厚可爱,气势雄浑。犀牛脖子下面厚皮的褶皱,腿部特有的鳞片,以及犀牛笨重迟钝的性格,都被唐代艺术家用朴实简洁的刀笔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件作品在风格上承袭了汉魏雕刻敦厚、稳重的传统,但雕刻手法却比前代更为写实、准确,充分体现出唐代工匠高超的艺术创造和雕刻技艺,是初唐雕刻艺术的代表之作。

这件石犀表现的是一种很独特的犀牛种类——“圆帽犀”。这种犀牛头上无角,鼻子上方有一个圆包,原产于东南亚一带,早在西汉就成为皇家园面中的饲养物。唐代林邑国(今越南)向中国赠送活犀的记载。

eee2c740044347feaf601a1fa4542110noop.image_

— 菩萨立像 —

唐代菩萨立像,造型优美,为汉白石雕造而成。造像头部、两臂及膝下均残断,残高110厘米。

菩萨上身袒露,斜披帔帛,长发三缕垂肩,下身着裙,腹部微挺,身体重心侧向左边,项饰精致华丽,衣纹线条简洁流畅,特别是左肩斜披薄纱,腰束薄柔衣裙,腹前系结,自然精妙,颇具韵味。造型简明利落而又非常细微准确,体态优雅娴静,华贵而含蓄。

整尊造像趋向女性化但并不过于强调女性特征,是一件受到印度菩萨样式影响的艺术珍品,体现了中和、典雅的东方美学风韵,这尊残像被称为“东方维纳斯”。

231e6931c500450098ac77ffbd57a10bnoop.image_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等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旅游景点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2024-1-23 22:30:07

旅游景点

广西省北海市国家4A级景区17个介绍(北海有哪些4A景区)

2024-1-23 22:32:37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旅游人lvyouren】,发送【100】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