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坐落于国内保存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忠王府”内。苏州博物馆新馆(本馆)于1999年由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本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0ea1815b12d74e0b9f00f4fae89c1968noop.image_

苏州博物馆新馆(本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加上修葺的太平天国忠王府,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352e8559bc244471b8664b4454b16558noop.image_

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苏州高新区长江路399号,距离本馆约8.4公里,由德国GMP建筑事务所设计。西馆建筑面积48365平方米,展陈面积13391平方米,仅展陈面积就是苏州博物馆的4倍。西馆地上三层、地下两层,其中特意设计了4座地下庭院。西馆于2018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2021年9月底起试运行。

64468f8c9f994816b6e2ffec2266dcednoop.image_

01

场馆概况

— 新馆(本馆) —

苏州博物馆新馆(本馆)东邻太平天国忠王府,北依名胜拙政园。不远处还有中国园林的代表之作狮子林。博物馆所在地周围的古迹尺度偏小,高度较低,建筑体积比较亲近于人,而且建筑形式多为殿、亭、廊等古典园林的建筑符号。

0691c1750eb147f78e56f3c5dca1f040noop.image_

因此,在博物馆的设计中,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的诠释。

da2f15a335354d5fa3f8f10d3ba12d7anoop.image_

博物馆的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而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忠王府将恢复成原貌。

60ad6644bcb1481e825d07e9a22514f4noop.image_

苏州博物馆本馆(本馆)的水池和庭院的面积高达42.4%,巧妙地形成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拙政园和忠王府,通过水景中精心的“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石景水景设计手法,使博物馆与拙政园有机融合,成为拙政园的现代延续部分。

a00d2bd89312451c867e3b3a77c8b3d4noop.image_

— 老馆(忠王府) —

苏州市太平天国忠王府,是全国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坐落在苏州娄门内东北街204号,现为苏州博物馆老馆。忠王府现有建筑群共占地10650平方米,建筑面积7752平方米,基本格局还保持着中路、东路、西路三部分。

8c0135efa009476587bb011cec247fa9noop.image_

太平天国忠王府是在拙政园旧址上兴建的,整个建筑雄伟壮丽,布局严谨,曲折宽敞。至今仍保存了400余方秀丽典雅的“苏式彩会”、九幅清新隽秀的彩绘壁画以及浑厚朴实的龙凤窗格、神态生动的石狮等太平天国时期重要的遗存和艺术珍品,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45ea31e8210f43548ad4dabc6d1f8f6fnoop.image_

— 西馆 —

苏州博物馆西馆由一个个接近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组成,建筑之间搭配得错落有致,建筑线条流畅且十分具有设计感。建筑外立面和内部墙体均选用葡萄牙灰石材,与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相呼应;“十个盒子”建筑单体的组合与玻璃廊道交错,与苏州水陆并行的街巷、江南错落有致的民居不谋而合。

fe22114676a84ac6afc1c62c69178211noop.image_

作为苏州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馆在定位上与本馆错位发展,在呈现姑苏文史、传承江南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开拓视野,引进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展览,并立足自身研究力量策划原创系列展览,力求在新的平台上为观众擘画世界通史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崭新图景。

60b6cc5625ae4e838395d99b4939405dnoop.image_

苏州博物馆西馆共有5层。三楼临展厅为“书画苏州:馆藏历代书画陈列”;二楼为工艺馆:“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和国际馆:“古罗马:城市与帝国”;一楼为通史馆:“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地下一层为探索体验馆,聚焦3~12岁儿童,“主题型”展教结合的空间;地下二层为文物库房,不对外公开。

ad0209e7daf74774a38ffbc06da649b7noop.image_

02

基本陈列

苏州博物馆新馆(本馆)有吴门书画、吴中风雅、吴塔国宝和吴地遗珍四个基本陈列。

— 吴门书画 —

论及明清书画,苏州自是绕不开去的一个文人道统的“月旦”之地。其人气之旺,单以画家论,据《吴门画史》所载,正德至嘉靖年间,即有876人。苏州博物馆自1960年成立以来,积四十余年力搜集、庋藏传世书画,成绩可观,其质其量均称一流,尤以吴派及吴派源流诸子、四王吴恽及其源流诸子、扬州画派诸子等作品为翘楚。

7bb16456773740e68a6e9eadc95a2d59noop.image_

— 吴中风雅 —

在明清文人的集体记忆中,苏州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位置。这不仅是因为苏州是山川钜丽、风土清嘉的江南奥壤;声名文物、群彦汪洋的人文渊薮;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繁华都会;更为具体而感官的是麋鹿姑苏的吊古幽情、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闲隐君子的雅人深致,乃至衣服屋宇的穷极华靡、饮食器皿的备求工巧、俳优伎乐的恒舞酣歌、宴会戏游的殆无虚日等诸如此类的苏州物质文化与消费生活的城市印象。

展厅分为雕镂神工、文房雅事、闲情偶寄、迎神纳财、锦绣浮生、宋画斋、书斋长物、陶冶之珍和攻玉巧技九个部分

a9e75787e19648f980d591016ee39795noop.image_

— 吴塔国宝 —

“吴塔国宝”突出展示了苏州两座标志性佛塔虎丘云岩寺塔和盘门瑞光寺塔内发现的国宝级佛教文物,分“宝藏虎丘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塔放瑞光瑞光寺塔佛教文物”南北两个展室,仿八角形砖塔的展室格局和主次分明的布局形式直观再现了文物保存原貌,充溢着庄严圣洁的宗教情怀。

d9e0f244fffc41359ca40c9dfe563a4fnoop.image_

— 吴地遗珍 —

苏州,吴地中心,镶嵌在江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1万年前,苏州三山岛人类活动的足迹,拉开了苏州人类历史的帷幕;2500年前吴大都的建立,迈开了苏州城市文明的步伐。苏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地灵水秀,人文荟萃,历来被誉为“鱼米之乡”,“文物之邦”,“人间天堂”。

展览分晨光熹微、争伯春秋、锦绣江南、都会流韵四个部分,用苏州出土的文物讲述了这个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斑斓的风土人情的城市故事。

93bf157b2a6a4e0daa66808d2eab6a62noop.image_

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基本陈列有纯粹江南、技忆苏州、书画苏州三个基本陈列。

— 纯粹江南 —

“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是苏州地区首个通史性质陈列,以文物讲述苏州自旧石器时代至民国之间一万多年的发展历程,详细揭示苏州之东南重郡、商业辐辏、人文荟萃等“姑苏繁华”意象,追溯江南由“尚武”至“崇文”的民风嬗变。展览从“城、史、人”三个方面展现苏州万年文明史、二千五百年城市史,溯源苏州文脉传承和地域文化。

4e017d74d7c14bc28263d8aafee1d30anoop.image_

展厅陈列吴王余眛剑等重量级文物,并展示天宝墩汉墓、黑松林三国墓、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太仓樊村泾遗址等数十年来苏州地区重要考古发现,共展出文物1000余件/套,重点文物150件/套。

9d7d53e62fca497b88542a042750101anoop.image_

— 技忆苏州 —

宋元以来,物阜民丰、文化繁荣的苏州滋养出巧夺造化的苏作技艺。在文人品位的熏陶下,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装潢、针绣等技艺,无不精巧雅致、神乎其技,不仅成为江南文化的代表,更由江南及宫廷,由宫廷及海内,引导了“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的全国时尚风潮。

0d7cf87d686849beb2c06f1db4cb9fdcnoop.image_

“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讲述一个从宋元及至当下的苏作工艺故事。展览分三个部分:“雕玲珑”,以精工雕刻玉石竹木牙角凸显苏州技艺;“琢绮丽”,用民俗雅玩再现古今苏州人的雅致生活;“绣华彩”,凭锦绣缂丝还原蚕桑禀赋的江南织造。

展览包含玉雕、竹刻、金属制作、民族乐器、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式家具、苏绣等传统工艺,共展出文物800余件/套,重点文物180件/套。

540d06715062455d8fd1fdda97302ae5noop.image_

— 书画苏州 —

“书画苏州:馆藏历代书画陈列”展出自宋迄近代书画精品58件/套。

展览分为两条主线,一方面贯通古今,以宋代写经、元代《七君子图》、明代吴门四家书画、晚明徐渭《咏墨》《咏剑》、清代扬州画派、近代海上画派等精品追溯苏州地区书画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以“苏州”为立足点,挖掘书画中呈现的江南地域文化,多维度展示苏州的书法、绘画艺术。

851882856a494d019fd962afd620612fnoop.image_

其中,镇馆之宝——元代《七君子图》,时隔数年再度与观众见面。该卷汇集了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安、张绅、吴镇六位元代名家绘制的七幅墨竹图,可以说是存世作品中品相最佳的墨竹卷。

42881113c8064263ae67777e734acd56noop.image_

03

临时陈列

苏州博物馆西馆二层的“国际合作馆”首期展览“罗马:城市与帝国”,展览将陈列大英博物馆古罗马文物218件/套,是大英博物馆该序列展品首次在亚洲集中展示,展期一年。

5366e92c0e994ad682204f69bb519f45noop.image_

藏品文物涵盖了大型雕塑、工艺品、绘画以及金银币等珍贵文物,既追溯了“永恒之城”罗马的起源发展,也展现了疆域广阔的罗马帝国如何吞吐和辐射欧亚非文明的过程,具体而微地讲述世界文明交流互动的故事。

d88f936bc6794314940eea723bfc4b35noop.image_

大英博物馆还专门为此次展览修复11件馆藏古罗马文物,并整合专家资源进行了全新的专业化策展,打造“向中国观众呈现世界文明伟大时刻”的展览盛宴。

24072ec4b6a64fdb8bc081c394586353noop.image_

为配合“罗马:城市与帝国”特展,苏州博物馆为观众准备了AR沉浸式观展方式。通过打造“专业版”、“青少年版”和“专家版”三个版本的特色导览内容,观众在游览过程中使用AR眼镜,不仅能看、能听,更能够通过语音指令、视觉识别与文物进行交互,全新的观展方式让观众能够与遥远的罗马文明近距离接触,体验跨越了时空的奇妙相遇。

fe3d03032f764e078cba973e5e93d933noop.image_

04

镇馆之宝

— 春秋吴王余眜剑 —

剑长57.5,宽4.8厘米,一字窄格,圆首,圓莖带箍,宽斜从,中部起脊,双刃弧曲,有束腰。保存基本完好,中上部断裂,剑脊两侧共铸有铭文75字。

此剑铭文为目前所見剑类兵器中铭文最多的一柄,其内容涉及到“寿梦、余昧、余祭”三位吴王,且有伐麻、伐荆楚、伐越等内容,也涉及到吴国王位继承的兄终弟及之制,修正了《春秋》中的史实错误,具有很高的展示、研究和文献价值。

8260c85219114f469d7947e9c6e724b5noop.image_

— 宋代真珠舍利宝幢 —

1978年4月12日,三个顽童登上岌岌可危的瑞光古塔掏鸟蛋时,在宝塔的第三层意外发现了一个封存已久的宝藏,宝幢即是其中之一。宝幢置于两重木函之中,黑色外木函的正面立墙上有两排白漆楷书:“瑞光院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

宝幢的主体用楠木构成,分须弥座、佛宫、刹三个部分。须弥座呈八边形,下有双层方涩,向上弧状收束。中间分置银狮、半圆雕供养人及木狮。须弥座上周置勾栏,内作大海,须弥山从中耸起,一条满身缀珠的九头龙在山与海之间盘旋。海面升起八朵木制祥云,云头分别站木雕四天王、四天女。

佛宫在须弥山的顶端,宫外有八大护法天神守卫。宫中为碧地金书八角经幢,分别以真、草、隶、篆书阴刻填金七佛之名,及梵语“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意即“大智慧可达彼岸乐土”。经幢中间是一只用来供奉舍利子的浅清色葫芦形瓷瓶及两张雕版印《大隋求陀罗尼》。

幢顶的佛龛内置一尊木雕趺坐佛祖像。佛宫外有八根殿柱,柱上承八角形斗拱梁房殿顶及戗角。殿顶又设漆龛,内盛金质宝瓶。华龛上罩一八角形金银丝串珠华盖,盖上有鎏金银丝编小龙八条。华盖上部为刹,以白玉、水晶及金银制成。八条银链从刹上垂下并与华盖八角相连。

刹顶是一颗直径为3.4厘米的大水晶球,球两侧用银丝缠绕,金光闪闪,意示“佛光普照”。真珠舍利宝幢,选材名贵,构思独特,造型优美,综合了当时木雕、描金、玉雕、穿珠以及金银细工等专业技术,整个宝幢共用珍珠四万余颗,凝聚了当时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是一件珍贵的宗教艺术品。

0e07f5d8dc0e4f39a921aec906bd9f08noop.image_

— 宋代盛真珠舍利宝幢内木函 —

1978年发现于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真珠舍利宝幢就安置在这只内木函之中。内木函用银杏木制成,为五节正方形套叠式。在它内壁书有“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四月十八日记”字样,外壁画有彩绘四天王像,为罕见的宋画精品。

木函上的四天王像比例均匀,面部表情夸张,形象生动,气势雄壮。丰富的天然色彩,使画面具有真实感和运动感。画中还处处可见唐代画圣吴道子的遗风,笔墨浑厚雄健,用柳叶描法,线条生动流畅,富有变化,使整幅画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5ae413907d13427eb1e1c2356a087541noop.image_

—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

1956年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发现。这件越窑秘色青瓷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为直口深腹圈足,盏托形状如豆,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凸起,构思巧妙,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从露胎处可见瓷胎呈灰白色,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特别是它的釉色滋润内敛,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被认为是五代、北宋年间秘色瓷标准器。

f048a7e527da446e824ac2d80b8d7d4enoop.image_

— 元代《七君子图》 —

此手卷宽36cm,长1010cm,即缪文子《寓意录》所载《竹林七友》也,为过云楼后人顾笃琨捐赠,集中了元代赵天裕、柯九思、赵原、张绅、顾安、吴镇六位写竹行家、七幅墨竹于一卷中。其中柯九思有两件作品,一共七件,故称《七君子图》。

8ae89790530a409eb47fc7ebdac6c1canoop.image_

在长达10米的卷中,描绘的墨竹或丛竹烟笼,或老干斜出;或为龙角,或为纡竹;或作推蓬,或如凤尾;形态万千而逸笔横出,堪称一部具体而微的元代墨竹简史。经顾笃琨先生捐赠于苏州博物馆,便成为苏博的镇馆之宝之一。

9e0af3a65fce4d33aeb964d943cb07d4noop.image_1ca95bee29fd4072a5f9804efdb6243fnoop.image_869dfc1cd1284ea283c64010102ee779noop.image_10d8ef56ee424854ad47b8b0acf7d3b8noop.image_37c9219a24f24589928a0c380749019anoop.image_1c186f649323472399400e8e73930e81noop.image_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苏州博物馆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旅游景点

扬州博物馆

2023-4-3 10:19:44

旅游景点

南通博物苑

2023-4-3 10:22:13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旅游人lvyouren】,发送【100】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